運動是很好的非藥物紓壓方式,但一定要全身流汗才有效。圖/123RF
【本報台北訊】不少人壓力大就想大啖美食,長期處於高度壓力下,身體為了應對,會增加對食物的渴望,最終形成「壓力肥」。醫師指出,運動是很好的非藥物紓壓方式,但一定要全身流汗才有效,比較不愛動的族群,可選擇烤箱或蒸氣,「做完這些會很好睡」,因為有壓力就淺眠、失眠,甚至要仰賴安眠藥,這類藥物會降低代謝,也是易胖因素之一。
世界肥胖聯盟估計,2035年全球肥胖人口數將達19億人,相當每4人就有1人肥胖,治療與肥胖相關的疾病費用超過4兆美元,肥胖已成全球不容忽視的健康問題;衛福部國民健康署2018∼2022年國民營養健康調查則顯示,50.8%的18歲以上成年人達過重及肥胖標準,維持健康體位顯然已成為全球健康考驗。
肥胖逾5年
心衰竭機率多1.3倍
開業家醫科醫師楊名權表示,感情、工作、經濟等生活壓力來襲時,許多人第一時間會透過「吃」來紓壓,例如吃炸物、喝含糖飲料或吃蛋糕等精緻食物,藉此讓自己覺得舒服,但長期處於高度壓力之下,身體為了應對壓力,進而增加對食物的渴望,最終形成「壓力肥」。
「大部分是因為我們腦袋的關係」,楊名權指出,腦內有抑制和促進食欲的2種系統,壓力大的時候,抑制食欲的系統減弱,同時讓刺激食欲的系統增加,就會控制不住想吃的狀態,通常這種時候壓力也無法解除;代謝變慢、基因等也都是可能的影響因子。
楊名權指出,肥胖超過5年,心臟衰竭的機率是一般人的2.3倍,超過10年更會高達5.3倍,另外肥胖者併發糖尿病、心肌梗塞、中風、關節炎等的機率也會較高,而且愈胖愈不好,如果BMI高達30∼35,平均預期壽命會減少約3年,若BMI為40∼50,平均預期壽命更會減少約8∼10年。
除了成人,小朋友也要擔心肥胖問題,楊名權表示,小朋友會碰到的壓力源,包括課業或家庭等,很多人除了吃3餐,還會攝取零食、甜點、手搖飲等,導致體重逐漸攀升。
使用蒸氣室
夜晚好眠改善體質
針對想要甩掉壓力肥,卻又不想吃藥的族群,楊名權指出,可以透過全身流汗的運動,或選擇烤箱、蒸氣室等,做完這些會比較好睡,因為睡眠也是一大影響因子,睡得好、抗壓能力就會增強;相反地,睡不好或失眠等,需要仰賴安眠藥物介入,而安眠藥又會降低代謝,也是容易胖的原因之一。
開業家醫科醫師楊名錦也分享,一位40歲的空服員,在產後面臨體重增加與重返職場的雙重壓力,經量身訂製合併療法進行治療,不只顯著降低夜間進食的欲望,也加速了減重進程,5個月內就讓體重從80公斤降至60公斤,重拾自信與健康,順利回到工作崗位。
楊名錦提醒,患者在選擇治療方案時,應評估自身需求與如實告知健康狀況,切勿指定用藥方能達到最好療效,對於害怕針劑、不方便注射、重視隱私,或希望選擇非侵入性治療的患者,複方口服藥物是一項理想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