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百科 vs. 維基百科 重新定義知識權

文/李昀蔚  |2025.11.22
88觀看次
字級
圖/123RF
人類和AI正在競逐知識真偽定義權。 圖/123RF
AI提供的知識,幾乎全部來自人類資料庫。圖/123RF

文/李昀蔚

伊隆‧馬斯克(Elon Musk)創立的xAI在近日推出由AI驅動的知識百科全書「Grokipedia」早期版本,標榜能即時生成與更新內容,被視為對維基百科(Wikipedia)運作模式的重大挑戰。Grokipedia官方稱其條目是由Grok大型語言模型自動綜合資訊並發布,能更快、更精準地回應資訊。

然而,這場以「效率」為名的革命,也讓外界質疑知識生產的權力正從「群眾」移向「企業」。

《Five Blocks》指出,Grokipedia代表的不僅是新平台的崛起,而是一種知識治理邏輯的轉變──從「人類協作的公共知識」變成「企業控制的演算法」。這樣的轉變,也將重新定義AI時代對「真實」與「可信」的理解。

開放協作與模型決策

Grokipedia與維基百科同樣致力記錄網路知識,但在運作機制上卻呈現完全相反的邏輯。維基百科過去二十多年來建立在志願者驅動的編輯模式上,任何人都能登入修正錯誤、參與辯論與決策,這個過程本身就是一種公共審查機制。

相較之下,Grokipedia則取消這種公共編輯和公共審查的模式,讓使用者只能透過意見回饋表單提交建議,再由AI模型自行判斷是否採納,也讓知識創建從「開放協作」變成「模型決策」,因為Grokipedia是由AI生成並由AI編輯,核心機制是由模型驅動,不依賴人類發布文章。

誰才是真相的仲裁者

在治理結構上,維基百科由非營利的維基媒體基金會管理,具備透明政策與志願監督機制;Grokipedia則屬於營利性產品,控制權集中在xAI與其模型內部。

儘管馬斯克承諾以AI取代人類共識,讓演算法成為「真相的仲裁者」,但這同時意味著,知識生產的決策已從「由群眾辯論決定真偽」轉為「由模型輸出定義事實」。

信任危機已浮上檯面

Grokipedia缺乏開放編輯權與透明審核機制,也引發社群信任危機。《The Verge》揭露,包括PlayStation 5、MacBook Air、Lincoln Mark VII等多篇Grokipedia條目,幾乎直接複製Wikipedia的內容,顯示Grokipedia雖宣稱創新,實際上仍必須依賴人類志願者的集體成果。

維基媒體基金會發言人Lauren Dickinson指出:「即使是Grokipedia也需要維基百科才能存在。」因為AI必須倚賴人類創建的資料庫才能生成內容。Grokipedia雖宣稱會提供來源連結以追蹤出處,但由於缺乏維基百科的開放編輯歷史、社群討論與透明引用規則,讓責任歸屬難以追查。

效率伴隨而來的疑慮

另一方面,目前「速度」是Grokipedia的關鍵特點,因為Grokipedia能以近乎「即時」的方式更新條目,所以在突發事件中可以展現出比維基百科更迅速的回應能力;相對地,維基百科因仰賴人工審核與事實核查,資訊更新則較為謹慎與緩慢。

然而這種速度也伴隨新的風險。由於缺乏人工審核,Grokipedia的內容準確度完全取決於模型訓練資料與程式設計,問責機制也屬於「演算法性」而非「社群性」,因此外界擔憂AI可能產生「幻覺」或輸出偏見內容。

這樣的擔憂並非憑空想像,因為Grok聊天機器人,過去就曾因生成具政治傾向的回答而受批評,也讓人懷疑這種偏差會被帶入Grokipedia的體系中。

改由演算法決定真偽

值得注意的是,Grokipedia的v0.1早期版本其實曾臨時延後上線,據馬斯克所言,原因是平台仍包含「太多遺留的宣傳內容」,必須再行清理。這也反映出,即使是以「消除偏見」為宗旨的AI平台,在事實查核上仍需仰賴人工。

Grokipedia不只是維基百科的競爭者,更是知識權從社群流向專有模型的分水嶺,並揭示在生成式AI時代,知識不再由群眾共建,而是由演算法決定「何者為真」的現實。未來,當模型取代共識,知識的權威也將被重新定義。

本文參考資料:《Moneycontrol》、《Tom's Guide》、《The Verge》、《Five Blocks》

(原文載於「科技報橘」:從「每個人都能改」到「只有AI能寫」,馬斯克的 Grokipedia 讓知識生產更快也更危險)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