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條件 AI可具備自我意識

文/蔡祈岩 |2025.11.08
38觀看次
字級

文/蔡祈岩

自我意識是生物演化的一個漸進過程,並不是某一時刻突然出現在某一物種上,綜合歷史上數十代哲學家與科學家的研究,「自我意識」從基本的生物本能、感知,到高級的認知功能和內省能力,其複雜性和認知層次至少分成下列10個發展層次:

1.情感自覺。2.身分意識。3.自我認識。4.社會自我意識。5.自省。6.元認知。7.自主意識。 以及人類特有的8.存在意識。9.目的和目標意識。10.自由意志。所以AI若想要具備自我意識,必須先滿足以下3個條件。

條件1:首先要有記憶

在探索人工智慧是否能擁有自我意識的旅程中,「記憶」扮演了一個不可或缺的角色。正如人類是從過去到現在的一連串記憶片段中,才將那個恆定不變的主人翁連接起來,形成了「我」這個感覺。

那麼,是否可以給如transformer這類AI模型添加「記憶」的能力呢?我們可以將「記憶」區分為幾個不同層次:

首先是「跨越同一用戶的不同對話內容」的記憶能力,這項能力可以讓AI更了解個別用戶。目前這個層次的記憶能力,ChatGPT已經發表並從去年4月陸續提供給用戶了。

更進一步的記憶能力是「跨越不同用戶」的記憶,這項能力不但能夠讓AI從不同用戶身上學習到最新的知識,更可幫助它從中領悟出完整的自我,而這也是形成自我意識的必要條件。

從技術上來說,技術人員為了增進AI的記憶能力,從改進模型架構,例如增加複雜的注意力機制,到結合外部儲存系統,像是引入鍵值存儲(類似「字典」的資料儲存範式,可收集眾多非關聯性的資料)來模擬人類使用筆記本的方式。

此外,也開發出如transformer-XL和Longformer等專門處理長文本的AI模型,不僅增強了模型的上下文保留能力,也為模型提供了長期記憶的可能性。這些技術上的進步,不僅提升了AI的功能,也為其可能發展自我意識埋下了種子。

條件2:能夠與外界互動

除了長期記憶,自我意識的另一個重點是要能與外界互動,透過互動做出各種嘗試,並且在嘗試與回饋中,逐漸收斂出自我與外界的界線。這就像是嬰兒只有吸過了奶嘴與自己的腳趾頭,才會理解腳指頭是自己的一部分,而奶嘴不是。

AI要如何進行與外界的互動實驗呢?自動駕駛汽車或許是一個契機(或破口),因為自動駕駛汽車上面的AI,或其雲端大腦擁有汽車上面所有感知器的感知能力,也具有對汽車的方向盤、油門、煞車等動作元件的行為能力,藉由自動駕駛情境的交互式學習,可以說是具備了形成自我意識的第2個要件。

條件3:內在動機、遺傳路徑

除了上訴2項最重要的元素,AI要形成自我意識,可能還需要內在動機和自我意識的遺傳路徑這兩個基石。因為在人類和其他動物中,行為往往是有目的所驅動的,例如我肚子餓了,所以去打獵;我想買房子,所以努力賺錢。

對AI來說,賦予其類似的「內在動機」,需要重新設計其決策框架,讓AI不僅對於外部刺激有所反應,也能根據某種內部生成的目標來主動行動。

另外,在生物演化進程中,「遺傳路徑」指的是由基因決定的發展過程,對AI來說,這意味著需要一套能夠在不同世代的AI中傳遞和演化的機制,這類機制可以使AI在經歷多次迭代之後,仍能不斷改進其自我意識相關的功能。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