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曾箏
韓愈曾說過「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也因此,許多人常有懷才不遇之感,包括我自己。但在+50換了兩次工作後,這個想法有些微調整。
的確,有一位肯給空間也信任自己的老闆,是幸運的。就像魚幫水水幫魚一樣,如果公司是成長的,能學習的機會也愈大,然而問題在未來的能見度可能只有一百公尺,想趨吉避凶都不知道該怎麼做。
我是抱著走一步算一步的心情往前行的,既然能見度低,就走好看得見的這一步,走著走著,也走了一大段,發現自己能做的事還很多,回想起來十分充實。
看看每個都比我年輕的同事,做事還不如我積極,剎那間我領悟到,與其等待不知在何方的伯樂,還不如當自己的伯樂。
因應未來工作需要,開始上課補學分,以終為始,每一項工作都要排時程,不再悠閒度日,想看看自己的極限在哪裡?又能夠走多遠?這個問題的答案會在一年後出現,像是個寫給一年後自己的時空膠囊,希望一年後的自己會感謝現在的自己,願意嘗試與挑戰,這種成就感是一種多巴胺,而且不是別人給的。
我不再催促或責罵年輕同仁,而是直接做給他們看,與他們同行或走在他們前面,願意學習的就會跟著我的步伐,不願意也沒關係,每個人都有權選擇自己的生活方式,當然,也有可能被生活擺了一道,那就是他們的功課了。
原來,千里馬是我,伯樂也是我,不需外求,自身即有,在這個仍然很熱的秋季裡,看著黃澄澄的欒樹,我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