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院會昨通過院版《財政收支劃分法》修正草案,行政院長卓榮泰(左2)說明修正重點,副院長鄭麗君(左起)、祕書長張惇涵與主計長陳淑姿一同出席。圖/胡經周
【本報台北訊】在野二度修正《財政收支劃分法》後,朝野攻防再起。行政院昨天終於端出挹注地方經費1.2兆元的政院版草案,行政院長卓榮泰說,這是最能取得共識的版本,盼立法院支持;此外,他說,若執行立法院上周再修正的財劃法,將是一場「財政土石流」。
由於現行財劃法挨批擴大城鄉差距且公式錯誤。政院版水平分配公式不再區分本島或離島,直轄市及縣市將按同一公式,鄉鎮市因人口與土地和縣重疊,因此納入縣計算,未對直轄市加重分配,並保障3項地方財源合計數不低於今年舊版水準。
以此調整,直轄市及縣市獲配財源分別增加827億元、1122億元,成長率分別達15.2個百分點及27.4個百分點。財政部長莊翠雲說,涉事權劃分與分配辦法再討論,各縣市實際獲配金額未定。
草案也調整垂直錢權分配,擴大統籌稅款至8213億元,較今年度增加3537億元;原本一般性補助款中的1080億元的地方自辦事項,改以統籌稅款支應,僅保留教育、社福及基本設施1421億元;計畫型補助維持2368億元,3項合計將達1兆2002億元,政院稱這優於立院修法版本。
學者批偷換概念 數字動手腳
行政院版財劃法修正草案出爐,國民黨立委賴士葆質疑,政院版條文恐怕是大幅度砍掉北市財源,增加綠營執政縣市的統籌分配稅款,新版本「欺負台北市」,行政院應公布各地方分配金額,否則就是蓋牌、黑箱作業。民進黨立法院黨團幹事長鍾佳濱說,在野黨去年要求行政院提對案,後來等不及便通過草率的烏龍版,如今再進化成為霸王版。
學者批評政院版財劃法是「偷換概念」,在數字上動手腳,統籌分配稅款、一般性補助款皆縮水,政院給地方的錢其實比在野黨版少了2000多億元,實則中央收入占比拉高到70%,「中央圖利自己,苛待地方」,變得更集權又集錢。
政大財稅系教授陳國樑表示,行政院標榜院版財劃法釋出更多財源,這說法根本不對,之前藍白版本釋出的金額達1.4兆,這次卻是1.2兆元。「地方從統籌分配稅款及一般性補助款都變少了,政院怎會說釋出更多?」陳國樑指出,行政院說統籌分配比以前更合理是「偷換概念」。
中央挨轟 圖利自己苛待地方
台北商業大學財稅系教授黃耀輝說,明明政院給地方的錢比在野黨版少了2327億元,卻宣稱比過去多,實情是「中央圖利自己,苛待地方」。相對於在野版本,政院版反將自己砍的計畫型補助586億元,塞到在野版的「修法前水準」,變相貶低在野版的貢獻;一般補助又砍1080億元,統籌稅款砍661億元,實際比在野版少給地方2327億,中央收入占比拉高到70%,圖利自己變得集權又集錢。
黃耀輝指出,綠營縣市長指控的「重北輕南」是顛倒事實,主計處資料顯示,一般性補助近年都是屏、高、南拿最多。統籌稅款、一般性及計畫型補助合計,六都近年都是高雄最多,北市最少;在野黨版保障補助不減少,受惠最大的是綠營執政的地方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