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徐秀美
圖/123RF
文/徐秀美
散步時老友問:「狗兒呢?回去了?」我們心照不宣地點點頭、擺一擺手……牠叫 Euro,是我們家的柴犬,當我還在職場忙碌時,女兒從網路領養了牠,到我開始安排退休生活,孩子到異鄉謀生,牠一直都在。有人說,狗的一生只是人生命中的一段,但我知道這段,非常珍貴!
每天我們回家的腳步聲,是牠最熟悉的樂章。鑰匙剛插進門孔,牠早已在門後等候,尾巴一甩一甩地迎接。「Euro,我們回來囉!」這聲呼喚,是我們傍晚的儀式,也是牠最期待的時光。
夕陽下,我們一同散步,平日的公園,假日的山邊、海邊堤防都有我們的身影,對我而言是紓壓片刻,對牠而言則是歡樂的社交時間。遇到黑柴、黃柴朋友,我總叮嚀牠:「聞一聞就好,不可以打架喔。」牠像聽懂了似的,在草地上打轉玩耍。玩過頭了不想回家,就得像哄小孩一樣把牠帶回家。
早晨牠會用「啪啪啪」的腳步聲上樓,提醒我:「該去散步囉!」這樣的節奏,是我們的日常。
春天來臨,我們一起上山賞花,牠笑起來的模樣,像花開一樣燦爛。走到柚子山,牠會回頭望我們,眼神像在說:「哇……芳香馥郁啊!」我們在稻田邊看日出,晨曦從牠頭上灑落,毛髮像晨光一樣美。揉揉牠的鬃毛,誇牠漂亮,牠就咧嘴笑著回應我。
桐花季節,我們會用落花堆出一個大大的愛心,讓牠躺在花瓣旁。那些畫面,成了我們家的白色的、純潔的記憶。
退休後,我開始種菜。牠會在菜畦旁挖個窩,小睡一場,等我收拾完再一起回家。清明掃墓,我們也帶牠同行,爸媽也喜歡狗,牠像孫子一樣陪伴我們。牠總是乖乖地躺在車上,安靜地看著窗外,彷彿用自己的方式懷念祖先。
全家聚餐,我們總選擇狗狗友善的地方,牠會自在地趴在我們腳邊,不管是長輩還是晚輩,都會搶著與牠合照。那些照片,是牠也是我們的生活寫真,每一張都是幸福的紀錄。
牠最怕打雷。每當雷電交加,牠會心跳加速,蜷在我們腳邊,貼得緊緊的,才稍微安心。那模樣就像孩子怕黑一樣,而我們能做的,就是輕輕撫牠的毛、說幾句安慰的話,陪牠一整晚。
我情緒低落時,牠總會默默靠近,用鼻子輕蹭我的手,好像在說:「我在這裡。」牠不會說話,但牠用無聲的方式,教會我什麼是無條件的愛、什麼是忠誠,以及什麼是靜靜守候、永不離開的陪伴。
去年秋天,我們發現牠的異常,經過洗牙、驗血、X光、吃藥、打針,一度好轉,但後來心臟、腎臟也出了問題。「牠老了!」我們第一次如此真切地意識到。牠走路的距離變短了,速度變慢了,連吃喝也改變了。我用左手繞著牠的下巴撐開嘴,右手拿針筒餵牠吃藥,牠也算配合,直到牠不想吃的那一天……
最後幾天,牠不斷嘔吐,甚至吐出膽汁,抽血報告顯示腎臟指數已遠高於標準。我們只能盡量讓牠舒適,打點滴、止吐,還不斷鼓勵牠:「加油!加油!」但牠還是安靜地走了,在凌晨,我們用念佛聲掩蓋了心中的哀慟。
告別,是一生最難卻最深刻的一課。而失去,那不是一個瞬間,而是一種持續的思念與學習。十三年看著牠成長到老去,這是一場生命教育,那咧嘴而笑的美好笑靨,將永留家人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