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Ming
文/陳韋哲
韓非的這些政治主張,因為他不善言辭的緣故,一直沒能受到韓王的重用。然而,他將這些思想主張化為文字之後的許多篇章,像是〈孤憤〉、〈五蠹〉等,卻流傳到了秦國。秦王政在讀到了韓非的文章之後,驚為天人,甚至感嘆地表示:「如果可以跟這個作者生活在同一個時代該有多好!」
這時,恰巧在秦國任職的李斯聽到了秦王政的感慨,沒來得及多想,就趕緊跟秦王政報告說:「這兩篇文章的作者是我的同學韓非,他並非古代人,而是現在韓國的貴族。」秦王政一聽,立刻用戰爭侵略作為威脅,要求韓國把韓非交出來。剛好韓國本來對於韓非就不是特別的重視,交出一個不要的人,就可以換來一次不被侵略的和平,何樂而不為呢?韓非就這樣來到了秦國。
然而,到了秦國的韓非,才正要面臨他命運中的劫難。李斯在引薦了韓非之後,愈想愈不對勁,他心想:「韓非的能力遠勝於我,若是他得到了秦王政的重用,那我不就失業了!」於是李斯想辦法誣陷韓非,進讒言讓秦王政把韓非關了起來。韓非想要謁見秦王政說明自己的冤屈,卻因為言辭不便,最終被李斯毒死於獄中。
韓非雖然過世了,但他的文章保留了下來,被後來的人整理成《韓非子》一書。《韓非子》是戰國時代法家思想的集大成之作,它融會貫通了早期法家學者商鞅、申不害、慎到他們「法、術、勢」的思想,制定出一套更適合專制君主統治的威權體系。就結果而言,秦王政雖然沒能重用韓非,但他統一六國之後所建立的秦朝,卻是韓非思想最早被具體實踐的朝代。
或許,對於儒家學者荀子而言也是挺無奈的吧?自己教出來的兩位最有名氣的學生,一個成為了法家巨擘,一個則是協助秦始皇焚書坑儒。我想這都不是荀子他所樂見的未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