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治疼痛 要避免 4 情緒 文/王偉全(復健疼痛雙專科醫師) |2022.10.08 語音朗讀 3249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完美主義者傾向放大疼痛可能帶來的災難。圖/Pexels憤怒情緒不解,疼痛很難消。圖/Pexels肛門直腸與骨盆腔疼痛主要分四大類型,屬於疼痛治療中的難症。 資料來源/時報出版提供車禍後常見甩鞭症候群造成頸椎長期的不適,有受害者情結的人,康復能力較差!圖/Pexels 文/王偉全(復健疼痛雙專科醫師)慢性疼痛,除了生理原因,亦受情緒影響。有四種情緒會加劇慢性疼痛,並讓疼痛永遠也好不了……醫學實證讓疼痛永遠不會好的情緒有哪些呢? 1.完美主義與恐懼許多研究發現慢性疼痛、纖維肌痛症的患者常有完美主義的特質,傾向把焦點放在錯誤上,造成焦慮、放大疼痛並把它災難化等等現象,因此也與疼痛嚴重度、疼痛復發、恐懼、失眠有關。完美主義本來也不是件壞事,妥善運用可以讓你做事更嚴謹、更仔細,有許多成功人士也有這樣的特質。問題出在於當完美主義者碰上慢性疼痛,會過度警覺,啟動杏仁核的負面偏見,劫持在偵測危險訊號的狀態,傾向把現有認知結合在過往經驗上(認知混淆),然後得出「這個疼痛永遠不會好」的結論。那根本就是「認知行為療法的相反」,原本是小目標小贏,可以刺激我們的快樂中樞,改變大腦的壞習慣來改善症狀;而完美主義者則是著眼在每一個小輸,負向刺激大腦,強化大腦的壞習慣(疼痛災難化)來惡化症狀!完美主義的人也傾向放大疼痛可能帶來的災難,故稱疼痛災難化,他們最常在診間問的一句話就是「不治療會怎樣?」「最嚴重會怎樣?」「我會不會癱瘓?」「我會不會中風?」 在在聽出背後深深的恐懼,而吹毛求疵的性格又會追求治療到「零疼痛」,還有一丁點的疼痛就會覺得自己還沒好,不敢找尋新的生命平衡點往前邁進。但是要知道你不需要治療到零疼痛,也可以好好過生活。想要無痛,其實是想要回到美好過去。但這分想望,也讓我們忘了疼痛要傳達給我們的訊息:回到過去,不如前進。 2.受害者情結車禍後常見甩鞭症候群造成頸椎長期的不適,日本研究發現:覺得錯都在對方身上的人,竟然比覺得自己也有一部分責任的人,康復能力較差!已經有數不盡的研究發現纖維肌痛症和童年創傷、被霸凌經驗有關,六成四的纖維肌痛症患者長期處於「受害者」的狀態,不敢為自己發聲,卻又怕被忽視,疼痛能讓他們被看見、被關愛。臨床上我也遇過纖維肌痛症的患者,覺得自己非常羸弱可憐,看完診之後細挑所有的毛病,對他人的表情或用詞遣字超級敏感,什麼都可能刺傷他的心,感到不愉快、被欺負,覺得所有的錯都在別人身上;遇過最誇張的是不願為自己的決定負責,內心常OS︰「這樣的事為什麼總是發生在我身上?大家為什麼都要這樣對我?」我觀察到,有受害者情結的人,潛意識裡自覺處於病痛的狀態是有甜頭的(次級獲益),疼痛時感到安全、逃避責任、「我是好人」(他們都是壞人),好處多多,所以大腦養成了這個養尊處優的壞習慣。根據瑞士起司理論,任何嚴重災難或意外的發生,從來都不是單一原因造成,而是多重原因就那麼恰好同時出現。你會發生當初的病痛,也是多重原因的共時性所致,這些原因一部分在對方,一部分在你;以車禍為例,你快一秒或慢一秒,事件可能都不會發生。請特別注意,這裡不是叫你不要追究車禍的法律責任,法律上該釐清的還是要釐清;這裡是指情緒上的,過程是相當賦權的、有力量的,擺脫掉一切我都無法掌控的受害者情結,騰空在宇宙的宏觀角度,用鳥瞰的第三者視角看整件事經過,或許就會看見這件事情帶給你的意義,甚至看見「你」是怎麼讓事情發生的。如果你願意去看,你就會看得見,尤其是跟疾病的關係。 3.憤怒一位顏面僵硬的女性,每次來所有人都可以感受到她的憤怒。我可以確定她身體處於劇烈的發炎狀態,證據是不但超音波下可以看到許多神經發炎,打了類固醇她的症狀才會改善。許多研究顯示,憤怒本身就會讓身體慢性發炎,憤怒的意義是遇到不公平的對待,想要劃清界線;你當然可以憤怒,但就像前面說的,情緒來來去去,不應緊捉不放,長期憤怒就會長期發炎,無法消散。這樣的未解情緒,也全然身體化成為她的症狀:無法微笑。正如保羅‧科爾賀(Paulo Coelho)說的「掉進河裡不會讓你淹死,沉溺在河裡才會」,以我的觀點,如果她無法解開這個情緒,也無法從根本解除她的發炎反應,永遠不會好。《當下的力量》作者艾克哈特.托勒(Eckhart Tolle)曾說:「憤怒之下,必有傷痛。」醫界很早便注意到憤怒會增加兩倍以上心臟病的風險,並且與急慢性疼痛高度相關。剛剛講的是外顯型的憤怒者,怒不可遏會爆發罵人的那種;可是怒氣壓下來就沒事了嗎?不,其實壓抑內心怒火的人,也會增加對疼痛的敏感度,包括纖維肌痛症的患者;不攻擊別人,就轉向攻擊自己!可見最重要的不是能否控制你的怒氣,而是先覺察自己有這樣的現象,然後選擇一個健康的方式去釋放。 4.羞恥與高敏感族群意識能量學的宗師大衛.霍金斯醫師(David R. Hawkins, MD, PhD)在《心靈能量:藏在身體裡的大智慧》書中將羞恥列為能量最低的意識,那是最接近死亡的意識,處於羞恥的人自我價值感低,傾向用自我懲罰與自我折磨來紓解疼痛,又用疼痛來紓解內疚罪惡感,每每靠近療癒反而會退縮,容易受到死神桑納托斯的誘惑。在我運用注射肌動學的治療經驗中,「羞恥」這個情緒最容易窩藏在泄殖腔,那是離心臟最遠,將我們不願意面對的情緒隔離的地方。泄殖腔由生殖系統及排泄/排遺系統所組成,所以有生殖器、膀胱、肛門、直腸困擾的人,也容易產生羞恥意識,應至少提高到驕傲與勇氣,否則慢性疼痛的治療將無比艱辛。肛門直腸與骨盆腔疼痛主要分四大類型,如節錄自《梅約診所學報》的下表,屬於疼痛治療中的難症。其他的疼痛與憂鬱症或情緒障礙的重疊率是三到六成,但這一類私密處的疼痛,比例更高,羞恥與憂鬱更是相關,愈羞恥愈憂鬱!如果你有這些部位的疼痛,還不願意面對你的情緒問題,只想靠吃藥或打針就會好,不願意同時處理病原體、免疫、荷爾蒙、迷走神經、情緒、安全感、家庭動力等議題,那就會永遠疼痛。相信很多臨床醫師都有同感。(摘自《疼痛先醫腦:慢性疼痛是大腦的壞習慣》,時報出版) 前一篇文章 【營養專欄】常吃豆製品容易得乳癌? 下一篇文章 【正念減壓】人在心在,找回人生主控權 熱門新聞 01陸宣布 啟用W121銜接航線2025.07.0702佛光山攜手多倫多大學 合作推廣人間佛教2025.07.08036年新低 前5月建物抵押棟數 年減24%2025.07.0804【遊藝筆記】 香魂莫逐冷風散 (上) 2025.07.0805南屏別院三皈五戒 體現信仰傳承2025.07.07062幼熊越獄 嗑光一周存量蜂蜜2025.07.0907丹娜絲襲台 13縣市停班課2025.07.0708【斗室有燈】我見過利刃般的眼神2025.07.1109屏東.車城 山海交織溫泉鄉 歷史文化情悠揚2025.07.0710【論愛談情】愛與界線2025.07.08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聊聊心裡事】 關係中的隱形陷阱:當溝通變成索討適度冷訓練 有益身心健康【營養專欄】 5大控脂對策,遠離高血脂!盡情享受爬山 告別惱人的足底筋膜炎【中醫專欄】新冠再流行,出入請小心【臨症不脫逃 攜手向前行4】壓力來時,學習巧妙應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