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蘇佳欣
文/蘇佳欣
每年下半年秋冬季節,我都會留下酪梨種子水耕,大概養個一年左右,等到葉子沒那麼綠了,剛好又是酪梨的產季,就開始買新鮮的酪梨來吃,便重新再種一次。如此週而復始,享受植感生活,天天綠意盎然,更有滿滿的成就感,我樂在其中。
去年秋天,有顆酪梨始終都沒動靜,我把它移到廚房角落特別關注,經常留意水分是否充足,擔心太多或懷疑太少。根據多年零失敗的經驗,我確定它還有生命,只要它還活著,我就不放棄。盼啊盼的,超過三個月,送走了秋天,甚至還越冬過年,有一天終於爭氣發根了,我雀躍不已。
莫非那是春天的淑氣讓它發根嗎?莫非那是春天的晴光使它出芽嗎?我不這麼認為,因為以前的種子,也不懂得春天,更不知道四季輪替,就明白要活下去,就得發根出芽。難道那是我的殷殷期盼,或是心電感應,讓它有所感動嗎?那當然也不是的。我有自知之明,攪動生滅的道理,不是我可以操控,更不是我能夠搞清楚的,自然是時間到了,該來的就會來。
好不容易這顆慢吞吞的酪梨種子,一天一天的長大,沒想到竟然自動變成兩半,一半加上一半,分別發根分別發芽,好像在怪我兩眼迷離、笑我辨物不清。前幾年,也曾有半個酪梨活得好好的陪了我一整年,想不到老天這次送給我一雙半個植物身體。
儘管一半美好、一半短缺,水中的根系還是粗壯健康、盡情奔放,二胚胎二枝莖,已然展開生氣勃勃的容顏,我把它們一起移到有陽光的窗邊,希望它們繼續活出自己的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