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的關鍵字】在陪伴中一起成長

文/陳鈞揮(任林教育基金會諮商心理師) |2025.10.16
45觀看次
字級
圖/123RF

文/陳鈞揮(任林教育基金會諮商心理師)

正在寫這篇文章時,正逢中秋連假前夕。對華人社會而言,中秋節象徵團圓,不論是否相信嫦娥奔月、吳剛伐桂或玉兔搗藥的傳說,這一天總能看見遊子返鄉,與家人共聚一堂。然而,在熱鬧的氛圍背後,仍有許多處於社會邊緣的家庭,難以享有這份團聚的幸福。他們或忙於生計或孤單度日,只能在月光下獨自品嘗月餅,聽著鄰家的歡笑聲。

十一年前,我因緣際會認識了一位恩師,隨他走進萬華,開始陪伴高風險家庭的青少年。他們多來自單親、隔代教養、失親或被忽視的家庭,缺乏穩定的支持系統。

每逢寒暑假,我們與社福中心合作,帶著孩子參加六天五夜的戲劇治療自傳劇營隊。在民宿中,他們玩遊戲、共餐、聊天、分享生命故事,最後在舞台展演過去的生命片段。

這樣的集體生活,營造了一種「過渡性空間」,讓他們能暫時脫離破碎的處境,回到童年的自在與單純,在傾聽與接納中感受溫暖與歸屬。年復一年的陪伴,我們逐漸成為他們的「類家人」。在孩子心中,這樣的經驗建構了另一種家庭記憶,使他們能從原生家庭的缺失中重新經驗到愛與支持。

今年五月,我與兩名已成年的青年在萬華散步,其中一人指著一棟大樓說:「這是我的老家。」雖然早已搬離,但記憶仍然鮮明。接著他指向一間補習班,驚訝地說:「居然還在!以前這裡的老師很嚴格,分數不達標準就會被打手心。」我們一路走到南機場夜市,他熱情地介紹在地小吃,提醒我哪些攤子是觀光客吃的,哪些才是老饕吃的。

最後,他帶我到一間果汁店,點了芭樂汁。他突然問我:「你知道為什麼我都點芭樂汁嗎?」我脫口而出:「因為好喝吧?」他搖頭說:「不是,是因為芭樂汁比較容易飽。」那一刻,我才驚覺,自己童年能任性挑選喜歡的飲料,但他卻只能選擇「能填飽肚子」的。

隨後,他談起往事:小時候由爺爺奶奶照顧,因大人長時間在外撿回收,家裡經常沒飯吃。當身上只有二十元時,他會選擇進網咖待一晚。我心想:「沒錢怎麼還去打電動?」沒想到他解釋:「因為在網咖打電動,時間過得快,就比較不會覺得餓,比買一塊麵包還能撐過去。」這句話深深震撼我,那不是任性,而是一種求生的方式。

這些故事提醒我,家庭不僅是血緣連結,更需要情感與支持的網絡。對許多孩子而言,原生家庭的功能有限,他們需要在其他地方找到愛與依靠。而我們透過住宿型團體所經營的生活經驗,便成為他們新的依附來源,讓他們在心理上重新長大。

同時,我也從他們的生命經歷中獲得養分。孩子們的真實與韌性,讓我學會謙卑地看待人生。陪伴他們的過程,不只是給予,而是一種雙向滋養,我看見他們在困境中努力前行,也看見自己因為他們而逐漸成長。

回望這段旅程,我深深體會到:家庭心理成長並不只發生在血緣親屬之間,也能在「被傾聽、被接納、被陪伴」的關係裡展開。這群青少年透過團體的陪伴,重建了信任與歸屬感;而我,也在互動中找到更深刻的專業與人性。於是,我們共同創造出一個「類家人」的關係:一個讓彼此都能被看見、安心依靠並持續成長的所在。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