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陳玲芳台北報導】花蓮光復鄉馬太鞍溪堰塞湖溢流造成災情,許多「鏟子超人」投入搶救與復原行動。烈日高溫下長時間鏟泥、搬運重物,常導致中暑、肌肉痠痛,甚至橫紋肌溶解等症狀。
崇學馬光中醫診所院長黃千瑞提醒,救災英雄在奉獻的同時,也要適時防暑、護筋骨,才能持續安全投入行動。他呼籲義工與居民務必注意身體警訊,切勿硬撐,否則小小不適也可能釀成嚴重健康危機。
黃千瑞中醫師指出,酷熱環境易損耗人體正氣與津液,導致排汗調節中樞失衡,輕者頭暈、口渴、疲倦,重者恐熱衰竭甚至休克。
預防中暑可從4個方向著手:
1.防晒遮陽:穿著透氣長袖衣物、戴寬邊帽,減少日晒。
2.補充水分:採「少量多次」補水或喝運動飲料,不要等口渴才喝。
3.酸甘生津:可在水中加入話梅,「酸能斂汗」,亦有生津止渴功效。
4.借助食療:任務結束後可飲用菊花茶、綠豆湯或冬瓜湯,協助清熱生津、恢復體力。
黃千瑞提醒,若感到頭暈、心悸或胸悶,應立刻離開高溫環境休息並就醫。
長時間勞動易造成肌肉疲勞或痠脹,若出現茶色尿或少尿等症狀,須儘早就醫,以防橫紋肌溶解症。平時可透過穴位按摩放鬆筋骨,如風池、肩井、曲池、手三里、豐隆、承山、委中等穴位,或在醫師指導下使用藥布緩解疼痛。
此外,刮痧也是簡便的舒緩方式,建議由頸肩往下順向輕刮,出現紅痧即停,並記得補水。提醒大家,救災現場雖需即時行動,但健康是最重要的戰力來源,「先顧好自己,才能守護更多需要幫助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