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詞探源】 腰纏萬貫與其他

文/宋玉澄 |2025.10.07
35觀看次
字級

文/宋玉澄

在某個展館內,看到一塊〈腰纏萬貫〉的額匾,下方懸吊著一串串銅錢,猜想應該就是傳說中的「萬貫」,雖沒有纏在腰際而是掛在屋梁下,依然搶眼。

「貫」與「毌」,音、義同,指古時穿串錢幣的繩索,唯今貫行而毌廢矣。段注本《說文解字‧毌部》:「貫,錢貝之毌也。」一千錢為一貫,為古代計算錢幣的單位。按現代度量,以每枚銅錢約四公克計算,一貫錢重量是四公斤,萬貫就是四萬公斤,即四十噸的重量,不要說纏在腰際,扛也扛不動。故腰纏萬貫,實是文學上誇大的說法。

探其源,據稱第一次出現在南朝梁人殷芸的《殷芸小說‧吳蜀人》:「有客相從,各言所志,或願為揚州刺史,或願多資財,或願騎鶴上升。最後一人曰:『腰纏十萬貫,騎鶴上揚州』,欲兼三者。」當官、發財、成為無災無病的神仙,是華人歷千餘年不變的想望,殷芸開響了第一槍,餘聲至今盈耳不絕。

「腰纏十萬貫,騎鶴上揚州」,經過時代演變,變為簡短有力的「腰纏萬貫」;騎鶴上揚州,也成了「揚州鶴」或「騎鶴上揚」、「騎鶴維揚」等變體。可見小說並不小,威力持續且強大。就連蘇軾都在〈於潛僧綠筠軒〉詩中以「世間那有揚州鶴」,酸了一下騎鶴上揚州的痴心妄想。

不過,腰纏萬貫雖是誇大形容,卻更普及於庶民。到如今,仍有人把路費、旅費等離家在外的開支叫作「盤纏」。

猶記得父親隨軍來台後,常說起祖母在離別時,把家中僅有的兩塊袁大頭(銀元)縫進腰帶裡,一為財不露白,二是防失防竊。那情景我沒看過,直到兩岸開放探親隔年,父親整裝返鄉,只見母親先把父親的腰帶從內層剪開,接著將項鍊、戒指等金飾塞入、鋪平,再一針針縫合還原,也算是「腰纏萬貫」的亂世新解了。

腰纏萬貫,按現今的說法就是身懷鉅款。只是時代進步,除了塑膠與數位貨幣,甚至還有虛擬貨幣,早已不用拿著硬幣、紙鈔交易,但其富足寓意,仍轉化留存在民間習俗中。例如在婚禮儀式中,就有一個充滿祝福美好寓意的「壓腰錢」,也被稱為腰纏萬貫的送禮儀式;又如除夕圍爐宴中也有一道腰纏萬貫菜,寓意新的一年財源廣進。

雖然真實的腰纏萬貫早已消失,但人們心底始終懷抱著對未來富裕生活的想像!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