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職場最前線】生成式AI下的職場重塑

文/Sunny |2025.09.20
1382觀看次
字級
圖/123RF
圖/123RF

文/Sunny

根據多項調查,近半數Z世代求職者認為:AI正在削弱學歷的價值。亦即,AI不是取代某些職位及工作,而是直接取代了做某些工作的人。在這樣的背景下,熟悉並使用生成式AI,不僅是挑戰,更可能是突破的契機。問題是,Z世代是否已掌握這把職場突圍的金鑰匙了呢……



在生成式人工智慧(AI)迅速滲透各行各業的當下,職場正面臨一場深層重塑。根據美國人力資源機構Challenger, Gray &Christmas於2025年8月發布的報告,美國已有逾一萬個職位因AI應用而消失,成為2025年裁員的5大主因之一。

AI裁員潮箭在弦上

雖然這個數字僅占美國企業全年裁員總數80.6萬的一小部分,但其象徵意義遠超數字本身——AI不再只是技術工具,而是職場規則的重寫者。

近來媒體頻頻以「AI裁員潮」作為標題吸引眼球,但分析調查與專家都指出,AI直接取代的職位目前仍屬冰山一角。真正推高畢業生失業率的指標,是科技業招聘降溫、經濟放緩與政策不確定性等多重因素的疊加。換言之,AI在這場變局中更像是催化劑,而非唯一兇手。

牛津經濟研究院指出,近期失業率上升的85%原因,源自「新人進不去」,而不是「舊人被淘汰」。這意味著職場的入職門檻正在被重新定義。學歷的含金量正在快速下降,取而代之的是即戰力、跨域技能與AI協作能力。

職場突圍第一把鑰匙

所以Z世代必須體會:要開始以AI為工具,重塑自己的職涯敘事。

例如:設計系的學生在準備畢業專案時,運用AI工具生成初步視覺草圖,再進行細部調整,可以大幅度的縮短創作時間。建議可以不忌諱的在作品集中,特別標註利用AI協作的流程與優勢,這可以成功吸引設計工作室的注意,進而獲得面試與工作的機會。

又如市場行銷相關的求職者,可以利用AI工具快速分析市場趨勢,據此撰寫一份針對某品牌的行銷提案,並附上資料來源與預測模型,展現個人結合AI工具做資料整合與決策建議的能力,爭取最終獲得錄用。

這類例子其實主要顯示,懂得「精準使用AI」的新鮮人,不僅能節省工作時間並提高工作效率,更能將其餘的心力投入在更高價值的思考與創意上。所以對AI的熟練應用,恰是展現了人才對新科技的適應力與學習力,直接為職場競爭增加超越同儕的優勢。

會用與否形成分水嶺

現在與未來的職場,其實已經開始出現一道清晰的分水嶺:將會用AI的人,與不會用AI的人,推向完全不同的職涯路。前者能借助AI提升決策品質與工作效率,後者則可能經常在求職門檻前徘徊或長期停留在低階的工作環境中。

此外,真正的分水嶺,不在於你用的是哪款AI工具,而在於你是否具備「AI思維」。何謂「AI思維」?其實,它不是高超的技術經驗或深厚的程式能力,而是態度與策略!

所謂「AI思維」,真正的關鍵,是一種面對新工具時的態度、一種與科技共舞的策略,通常展現以下4種特質:

˙主動探索:願意主動嘗試新工具、測試新流程,而不是被動等待公司安排或主管指示,讓AI成為有用的小幫手。

˙批判性思考:既不盲信AI,也不排斥AI,能夠判斷其輸出內容的合理性,能進一步查核,並加以修正與補充,以免犯下錯誤。

˙跨域整合:懂得將AI應用於自身領域,甚至跨領域創造新價值,打破傳統職能界線。

˙人機協作:能在AI與人性之間取得平衡,不因AI協作讓自己變懶了,讓科技成為助力,而非取代人類角色。

從好奇出發探索AI

在AI逐漸成為職場標配的時代,如何讓尚未接觸AI的人跨出第一步,成為企業與教育界的重要課題。

針對「不會用AI」的族群,應先拆解其背後原因——可能是因為AI目前是以英文為主的語言障礙、對用電腦的技術恐懼,或是害怕操作錯誤……等原因。 要鼓勵未習慣使用AI的人,可以從設計一份「AI初學者安心問句清單」開始,如「我可以怎麼開始?」、「請用簡單方式解釋」,簡單的開始,能有效降低心理壓力。

此外,學習AI的過程不必是單向教導,而可以是互動式陪伴。「我們一起試試看」比「我教你怎麼用」更能打開對話空間。透過小任務、幽默圖像、世代語言連結,AI學習不再是冷冰冰的技術挑戰,而是一場溫暖有趣的共創旅程。

在職場上,與其強調AI的高效與強大,不如從「好奇心」出發,降低學習門檻。例如,與其說「AI能幫你提升效率」,不如問:「你是不是常常不知道怎麼回主管的Email?AI可以幫你草擬一個版本,你再加上自己的語氣就好。」

正如專家所言:「AI不是洪水猛獸,也不是萬能解藥。它是工具,是夥伴,是鏡子。」未來的職場,不是人與AI的競爭,而是「會用AI的人」與「不會用AI的人」的分野。會用AI的人,不是技術最強的人,而是從好奇心出發,懂得「如何讓自己更強」的人。

(作者為國際人資專家,現居於德比荷邊境)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