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秀蘭夫妻關係和諧,子女皆學有專精。圖/高愛倫
文/高愛倫
我去朋友家作客,主人家的隔壁鄰居也在座,之後,一些場合的不期而遇,促進我和醫師娘張秀蘭的額外互動,她逐漸列為我學習的對象之一。
因為受到腦波AI 博士畢業論文的吸引,美國ABC電視台到澳洲雪梨科技大學研究室,專訪他們兒子Daniel的研究,這讓醫生爸爸梁國進開心的不得了,更讓醫師娘媽媽覺得自己對子女教育的成果,很對得起長期獨自留在台灣看診的先生。
梁家枝繁葉茂,張秀蘭生了四個孩子,三個兒子三個媳婦加上女兒女婿,每年中國年團聚在澳洲墨爾本,全家老少都得穿著紅衣服合照,這個畫面因為孫子輩的加入一年比一年壯觀。
梁醫生從年輕時,就對岳父母照顧得無微不至,食衣住行的安頓,從來沒有吝嗇過,張秀蘭覺得自己時時抱著感激報答的心情對待丈夫,所以幾十年夫妻關係都是溫暖和諧的。家和萬事興是很通常的形容,但張秀蘭換了一種更深刻的解釋方式說:「一個家庭,如果上一代懂得敬老扶老,下一代就一定會受到福澤。」
張秀蘭出自貧窮家庭,小時候住在一個租自親戚的五坪大屋子,全家人要等到主人用完浴室,才能輪到他們洗澡、上廁所;這個困苦經驗,養成張秀蘭「有房子才有家」的觀念,所以從出社會工作開始,只要稍微有點閒錢,她就用來置產。她並不是真的擅長投資,只是單純的要購買「安全感」,沒想到因而累積了財富。
四個孩子在澳洲念書時,做母親的她,給孩子的意見直接明瞭,不管大學選系還是社會選職業,張秀蘭只強調一點:「我們在白人世界競爭不易,一定要優先選擇會被別人尊重與需要的知識層面、經濟層面、社會層面,工作的型態都是助人,而不是求人。」所以梁家的孩子,都是「師」字輩,兩個藥劑師,一個會計師,一個工程師。
在澳洲,藥劑師有著極高的地位,當地居民辦護照所需的良民證,要有專職行業的背書,能簽字有效的,除了律師、醫師,再來就是藥劑師。
在孩子就學的陪讀過程裡,張秀蘭全年度待在他們身邊照顧,但孩子上學的時候,她也沒閒著,就利用空檔去了解社會階層與地理環境的關係,這所有的準備都是因為她心裡始終懸念房子才是安全保障,所以她在澳洲為孩子開的藥局,從一間一間租賃,進階到擁有店鋪的權狀。
張秀蘭心疼梁醫師年紀大了,不該再如此勤於工作,但是先生並不安於退休,於是做太太的就改變自己的時間分配,現在,她在台灣時間比較多。全家人以媽媽馬首是瞻,張秀蘭給孩子的箴言是:「手足相親相愛,每年都要有家族聚會。」給梁醫生的箴言是:「任何煩惱睡前忘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