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誼長存】相約北海道

文/張瑋玲 |2025.09.22
23觀看次
字級
圖/張瑋玲

文/張瑋玲

飛機穿過厚厚的雲層,窗外忽然亮了起來──藍天澄澈,陽光灑落在一望無際的綠野上,點綴著乳白色的牧場與蜿蜒的鄉間小路,遠方的山峰頂端仍覆著殘雪,彷彿靜靜守望著這片土地。八月的北海道,空氣裡帶著青草與微涼的氣息,像一雙溫柔的手,拍拂著我久未遠行的心。

因為疫情與身體狀況的緣故,我已經五年沒有出國旅行。今年八月初終於成行,踏上久違的旅途,到北海道拜訪一位在美國讀書時結識的老朋友──美和子。

我們的緣分始於一九九七年的美國俄亥俄州。當時,留學生中日本同學居多,而我,或許因為大學時選修過日文,能跟著她們一起唱日文歌,很快就融入了她們的圈子。彼此的處境相似,於是同甘共苦,也約好趁假期走遍美國各州。

那時沒有導航,只靠地圖,邊看邊學著規畫路線。她們也很體貼,只要我在,就改用英文交談,不讓我覺得自己是局外人,也因此給了我更多練習英語的機會。我們的共同嗜好,就是學習英文。

美和子與我當時是同班同學,很快便建立起深厚情誼。我們每天用英文互寫一封email,討論功課、分享生活的喜怒哀樂。記得有一次耶誕假期,她好奇地問,是否可以來台灣看看?我的父母與家人都熱情接待她,因此她對台灣留下了溫暖的印象。

畢業後,我去了加州工作,她則回到北海道,在一所高中教英文。她曾告訴我,她嚮往原始生活,決定回到沒有電腦、沒有手機,甚至沒有通訊訊號的地方。我當時無言以對,果然,自她回到日本後,幾乎斷了音訊。

二○○五年,我回到台灣。離開美國前,我與四位日本朋友相約,二○一三年在東京重聚。兩位朋友住東京,一位在福岡,另一位便是北海道的美和子。幸好有其他朋友能聯絡到她,於是十二年前的東京之約成真,笑聲與感動至今記憶猶新。

二○二○年春天,我們又再聚,這回人數更多。那時美和子已屆半百,談起人世間的無常──父親離世,以及同事突然離開的消息,讓她感慨萬分。那趟相聚後,她決定再來台灣探望我的父母。雖然只有三天短暫相聚,但彼此的掛念卻從未減少。那一次,她給我的聯絡方式,依舊只是她親手寫的航班資訊傳真紙,很有她的風格。

疫情爆發後,見面變得遙遠,但她終於有了email,我們偶爾彼此報平安。直到今年八月的北海道之行,另一位東京的香代同學幫她安裝了LINE,這位崇尚原始生活的姐姐,彷彿終於回到「人間」。我很清楚,如果沒有其他日本朋友的牽線,這段情誼恐怕早已淡去。

拜科技之賜,我們在北海道與許多昔日的台灣、日本同學們視訊重逢,螢幕那端的笑容,讓人覺得時光彷彿倒流回年輕歲月。明年的台灣之旅,想必會是一場盛會。就像二十八年前在俄亥俄的那場相遇一樣,我知道,這段故事,還會繼續延伸下去。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