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懷古慨今】憶持三寶

文/星雲大師 |2025.09.13
62觀看次
字級

文/星雲大師

明感尼師,俗姓朱,魏晉山西高平人。由於家鄉遭胡寇入侵,逃難途中又不幸被胡寇俘擄逼婚,因誓死不從,被趕去邊境牧羊十多年。家中曾世代奉佛的他,心中憶持著佛法僧三寶的功德,期盼能有離俗出家的一日。

某天他有機緣從一比丘受五戒,並教授誦持《觀世音經》,從此晝夜讀誦,發願返鄉後必建造五層寶塔。後來伺機逃離了胡寇的監視,奔入深山中;沒想到迷了路,正發愁時,眼前跳出一頭斑斕大虎,明感驚懼地祈求菩薩庇佑,老虎竟轉身緩緩向反方向走去,明感悄悄地隨虎而行,一路穿出濃密的山林,歷經千辛萬苦,終於歸鄉返家。

他向家人提出剃度事宜,遭到反對,因而苦行精勤三年,終獲首肯。出家後,明感專修坐禪,謹守戒規,偶有小錯,便一連懺悔數日,直到親睹瑞相才罷休。明感晚年修持愈加嚴峻,倍受江北善信崇敬,眾人都奉他為師。

晉廢帝太和四年(三六九),明感與惠湛等十人渡江南下,謁見司空何充,何充非常敬重明感,當時京城(指南京)尚無比丘尼寺院,何充捨宅為寺,禮請明感當住持。寺院修建完成,何充恭請明感為寺命名,明感說道:「晉朝出家四眾︱︱比丘、比丘尼、沙彌、沙彌尼,直到現在才完備無缺。您發心建寺,正是興造福業,此寺就名之為『建福寺』吧!」



釋初參曰:當苦難一一逼來,唯有一心憶持三寶名號!正如示相轉所述:「此是苦,逼迫性。」苦的逼迫性,也促成了明感出家的因緣。身處困境之中,心裡更要有力量,常念三寶,仰仗三寶功德的加被,找到自己的安身立命處,才能遠離執著,解脫煩惱障礙,進而出生死流。世間是苦的,是不安、是汙染、是無常的。出家首要學習在苦難、異鄉、刀兵、忙碌中,來培植自己的福德因緣。如果學道,多心有旁騖,待辦事項一堆,如何憶持三寶之痛切?自然也談不上與皈依三寶所蘊含的依靠、救護的義理相應了。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