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美關稅談判逾四個月,行政院長卓榮泰、副院長鄭麗君赴立法院報告,說明不會犧牲台灣產業;但工具機、水五金、重電、塑膠製品和蝴蝶蘭等農業,會受對等關稅衝擊。
卓院長呼籲朝野支持政府政策,給談判代表信心,提升國際競爭力,讓台灣的高科技關鍵技術繼續領先。
執政當局對美關稅談判最遭訾議處是:未適時說明談判要項,百工百業、立法委員、媒體和人民都不清楚該如何因應;等美方公布稅率,大家才知道台灣被課的稅率高於日韓,更遠高於新加坡的百分之十。
業界最擔心政府依賴美國保護,會犧牲企業換取政治安全。這也是島內和國際輿論評估台灣對美談判,台方底氣不足的原因。
遠的例證如蔡英文執政時代,美國司法部控告聯電與福建晉華(JHICC)合作,竊取美光DRAM技術。美方起訴後,聯電認罪協商交付六千萬美元罰金才結案。
當年參與此案的台灣法界人士感慨地指出,科技工程師跳糟,腦中技術智慧隨之移轉,無關偷竊。但台灣在國際科技戰裡缺乏完善的產業安全法制,坐視優秀工程師涉訟。
加上當局抗中保台,聯電與中國大陸公司合作,台灣檢調依刑事辦案邏輯,而非國家產業保護邏輯,起訴並判涉案工程師徒刑;這些法律文件給美國司法部更多壓榨聯電的武器。
近的例證如川普明目張膽地脅迫產業,台積電赴美國亞利桑那州建廠,鳳凰城當局到台灣參觀新竹科學園區三次,財經雜誌形容美方打算在亞利桑那複製竹科。
現在台灣半導體產業鏈,包含建廠工班都已大遷徙去美國報到;美方員工必會參與製程研發,難防技術外溢,更曝露台灣沒有產業防衛系統的後遺症。
前科技部長林一平曾撰文提醒政府,台積電被推向海外,這種戰略思惟是否符合憂患意識?台灣應繼承科技教父李國鼎那種孤臣孽子的使命感,為下一代台灣做出貢獻。
挺直脊梁護守本土產業,不能靠耍嘴皮的官宣口號,應拿出方法。韓國三星被查時,韓政府與美方政治談判,拖延或和解到最低損失。
大陸應對中美科技戰,除了自主研發新創技術外,還會全力護航如華為、抖音等企業;用國家安全法制,管制關鍵材料出口,與美國政府硬碰硬。
與大陸交惡,台灣安全仰賴美國,對美大小談判盡失籌碼,落得單邊配合,連聯電案也像台灣檢調幫助美國公司辦案。
面對中美兩強權,台灣在馬英九主政時並不像當下這般被動。兩岸良性互動,台海安寧,美國省心,也難以防衛為由,催促台灣大買美國軍火和延長兵役期。
馬英九認同兩岸一中,各自表述一中的內函,美國對台反而柔性,不像川普般硬要台灣交出產業命脈。
川普用美國大市場來脅制各國,予取予求;反使印度、巴西、韓國和東南亞國家都出現友中姿態;因為中國是全球第二大市場,與中國改善商貿關係彼此有利,腳踏中美兩條船又何妨。
台灣製造業有很多稱冠市場的獨門絕活,曾經西向、南向和回流本土,都能發揮所長;如今東向,所求唯公平待遇,能做到,即使千山萬水亦能克服。
期待政府發揮公權力,盡快健全護守本土產業的法制,遇大國政治力壓迫時才有牌可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