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同溫層政治的迷思

 |2025.09.01
751觀看次
字級

台灣近期的大罷免運動,以民進黨的慘敗告終,三十二案全數失利。這不僅重創執政黨士氣,更突顯同溫層政治的嚴重局限。民進黨原本寄望透過大罷免動員,凝聚基本盤、削弱在野力量,卻在現實民意面前徹底崩塌。其失敗的根源,正是政黨高層長期困於自我構築的同溫層幻象,忽略在野與中間選民的務實需求、冷靜觀察及理性判斷。

據「美麗島電子報」的最新民調,大罷免之後賴清德總統的信任度跌至百分之三十六,施政滿意度僅剩百分之三十一,創下新低。行政院長卓榮泰的滿意度更是跌至百分之二十七點七。民調結果清楚顯示,民進黨執政正陷入信任危機,而這場危機源自於其沉迷於同溫層政治。

在政治語境中,同溫層一詞比喻一群理念相近的人聚集在一起,反覆強化彼此的觀點,形成封閉的回聲室效應。特別是在網路社群盛行的今天,演算法根據使用者喜好推送訊息,使人們愈加沉浸於單一立場,最終誤以為那就是全體社會的真實樣貌。

同溫層政治的狂熱通常以仇恨為燃料,並且最終自我毀滅。歷史上,納粹透過對於非我族類的仇視,煽動民族狂熱;日本軍國主義因不滿西方及蘇聯的輕視,因此以擴張征服來滿足尊嚴需求;義和團高舉扶清滅洋旗幟,以表達對外國勢力的憤恨。二○一八年高雄市市長選舉,韓粉崛起,四處「出征」,以宣洩其對於綠營的反感;而此次的大罷免動員則訴諸於仇中、仇藍情緒。

政黨沉迷同溫層有兩個主要誘因。其一是壓制異議聲音後所形成的歌功頌德氛圍,讓執政者誤以為社會高度支持;其二是仇恨動員能快速點燃群眾情緒,帶來一時的政治紅利。但這兩種誘惑皆是幻象,終將反噬政黨本身。因為長期壓制異議只會造成寒蟬效應,使政策缺乏檢討修正的空間;其次,仇恨動員無法回應現實問題,中間選民最終會用選票教訓政黨。

在獨裁體制中,同溫層由權力精英與其宣傳機器共同維繫,透過打壓異議、塑造一言堂來鞏固統治。但台灣是一個民主社會,決定選舉勝敗的關鍵不在於死忠基本盤,而在於中間選民。這群人講求理性、務實,會根據政績、經濟與民生做出選擇,他們不易被激情口號所迷惑,更不會長期被仇恨所綁架。

其實仇恨心理與民主政治中的包容、妥協精神,在本質上可謂完全不相容。因此,同溫層政治最終必會被民主選舉所淘汰。仇恨只能短期催化情緒,卻無法長久維繫社會共識。當政黨將治理策略建立在情緒操弄之上,必然導致意見極化、社會分裂,並在選舉中失去理性中道選民的支持。

政黨若想獲得選民支持,必須回到理性、務實、包容、中道的精神。選舉不是「仇恨比賽」,治理更不是「同溫層狂歡」。唯有誠實面對問題、提出解方,才能贏得中間選民的支持,也才能讓台灣的民主繼續健康運轉。此外,媒體與社群的使用者也需自覺打破資訊繭房。傾聽不同立場的聲音,主動接觸多元觀點,才能避免被演算法所綁架,淪為同溫層政治的打手。

同溫層或許能帶來短暫的溫暖,但民主的本質需要更多元的空氣。台灣政治若要避免墮入仇恨與對立的深淵,必須跳脫同溫層的迷思,努力追求開放、理性與包容。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