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鳳翔泥塑傳承人】胡錦偉 老手藝捏出新生命

文/記者鄒競一 |2025.08.31
131觀看次
字級
胡錦偉(右)在六營村的泥塑工坊檢查泥塑產品。圖/新華社
胡錦偉展示一款萌寵系列泥塑作品。圖/新華社

文/記者鄒競一

看著傳習所裡專注捏泥塑的鄉親和體驗泥塑樂趣的遊客,胡錦偉說:「泥塑是咱六營村的根,更是父輩傳下的寶。我能做的,就是和大家一起,讓這門老手藝捏出新希望,一代代傳下去。」



八月的關中平原,氣溫依舊居高不下。在陝西省寶雞市鳳翔區六營村,家家戶戶院門敞開,鄉親們坐在小板凳上專心雕刻。陽光下,一個個形態稚拙的泥塑胚體在地上鋪展開來,等待晒乾。

「現在溫度高,是趕製胚體的好時候。」在六營村的鳳翔泥塑傳習所,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九○後」胡錦偉邊介紹,邊熟練地捏製一款生肖泥塑。「我設計的這款萌寵系列更符合年輕人審美,市場反響很好。」

追溯源頭六百多年

六營村生產泥塑的歷史可追溯到六百多年前,如今這裡是國家級非遺代表性項目鳳翔泥塑的主產地,村民幾乎人人都會捏泥塑。然而,鳳翔泥塑曾因產品單一、市場萎縮而面臨傳承危機。近年來,通過多方合力,曾經的「泥玩具」正在成為帶動鄉親們致富的「金娃娃」。

二○一八年,從天津理工大學產品設計專業畢業的胡錦偉,站在了人生的十字路口:是留在城市從事設計工作,還是回鄉傳承祖業?

「錦偉,回來吧!泥塑是有生命的。」父親的一通電話,讓胡錦偉思索良久。兒時耳濡目染的泥塑記憶,父輩對泥塑傾注的感情,自己對美術設計的熱愛……這些因素,最終牽引胡錦偉踏上了返鄉路。

激發手藝市場活力

創業伊始,胡錦偉通過走訪發現,村裡家庭作坊生產的泥塑種類少、品質不一,缺乏市場競爭力。不少人對鳳翔泥塑「老土」、「過時」的印象,也制約著產業發展。「泥塑不僅是傳統手藝,還蘊藏著更大的文化價值和市場潛力。」胡錦偉說。他決心運用所學的設計知識,在父輩和鄉親們打下的基礎上,推動泥塑與現代生活融合。

創新,成為胡錦偉激活老手藝的關鍵。他虛心向村裡的老師傅請教,也常與其他青年同行交流探討。他嘗試將卡通元素融入傳統造型,萌寵「Q版」系列泥塑一經推出便成為市場爆款,年銷量超十萬件。

除了提升產品設計,胡錦偉還在宣傳推廣上花了不少心思。他積極參加國內各大展會,今年更代表鳳翔泥塑藝人遠赴哈薩克交流展出。他還開通短影片帳號推廣技藝,吸引眾多粉絲前來體驗。

在傳統的泥塑產品之外,胡錦偉嘗試開發圍巾、眼罩、冰箱貼等泥塑元素文創衍生品,並與眾多高校開展合作研究,設計出分年齡段的泥塑體驗包和研學課程,平均年接待研學人員超三萬人次。

為了進一步激發老手藝的市場活力,胡錦偉透過「公司┼合作社┼農戶」模式,將村裡分散的手藝人組織起來,統一培訓。目前,全村二百多戶、上千人從事泥塑產業,年產值超過人民幣四千萬元,泥塑產品遠銷三十多個國家和地區。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