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諾貝爾物理獎得主
圖/法新社 製表/人間福報編輯部
【本報綜合外電報導】今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7日出爐,克拉克(John Clarke)、德沃雷(Michel H. Devoret)和馬丁尼斯(John M. Martinis)等3名在美國從事研究的學者共同獲獎,以表彰其在電路中發現宏觀量子力學穿隧效應及能量量子化。
英國劍橋出生的克拉克現為柏克萊加州大學教授,從劍橋大學取得博士學位,已高齡83歲;德沃雷則是巴黎出生的法國人,現年72歲,巴黎第11大學博士,現為耶魯大學和聖塔芭芭拉加州大學教授;馬丁尼斯是美國人,1958年生的他也是聖塔芭芭拉加大教授,在柏克萊加大完成博士學位。
量子科技 日常生活無所不在
馬丁尼斯曾在谷歌領導量子人工智慧(AI)實驗室,該職持續到2020年。他也曾參與在2019年聲稱達成「量子霸權」的一個研究團隊。量子霸權意指量子電腦能執行的運算,已是傳統電腦終其一生都無法完成的任務。德沃雷除了其教職,也是谷歌量子AI的首席科學家。
量子科技已無所不在,日常生活中電腦晶片中的電晶體就是一例。量子力學描述在極小尺度中,物體會以不同方式運作。舉例來說,正常的球撞上牆壁後會回彈,但在量子尺度下,粒子卻能穿過障礙物,此現象稱為「穿隧效益」。但一旦涉及大量粒子,量子力學效應通常就變得微不足道。
3名得主在1980年代中期從事實驗的則顯示,量子穿隧效應可在涉及多個粒子的宏觀尺度觀察到。他們利用超導體打造電子電路,展示量子力學能在特定條件下,影響一般物體。瑞典皇家科學院聲明,3人在一連串實驗展是量子世界的奇異特性可在掌中大小的系統具體呈現。
量子力學 所有數位科技基礎
今年評審團指出,3人的發現已提供開發下個世代量子科技的機會,這包括量子密碼學、量子電腦和量子感測器。諾貝爾物理學獎委員會主席艾瑞克森說,百年歷史的量子力學不斷帶來新驚喜,令人喜悅,量子力學已極為實用,是所有數位科技的基礎。
克拉克在電話得知獲獎時說,這是他生命中的驚喜,從沒想過自己的發現可能會是通往諾獎的基礎、有這麼重大的影響,科學家都專注在自身實驗上,當下不會知道可能造就的後續實際應用。被問到他們的發現對生活的影響時,克拉克說,他是透過手機講話,而手機之所以能運作,其中一個根本原因就和他的研究工作相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