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余遠炫
在紅學的研究中,曾有一派「索隱派」研究者認為,《紅樓夢》書寫的是清朝康熙年間納蘭家族的故事。不過,此說後來被以胡適為主的「考證派」推翻,認為《紅樓夢》其實是在寫曹雪芹家族的故事。
索隱派的諸多說法後來逐漸被考證派取代,但學者又不斷提出新的說法,兩派之間的糾纏,也讓紅學研究更添趣味。
索隱派中的「納蘭說」,始作俑者其實是乾隆皇帝。當時,喜歡《紅樓夢》的和珅將此書推薦給皇上,乾隆讀完後直說這是「明珠家的事」。
皇帝都這麼說了,研究《紅樓夢》的人便順著這個脈絡,去尋找契合納蘭家族的各種跡象,認定賈政的原型就是納蘭明珠,賈寶玉就是納蘭性德。然而,如此成了研究《紅樓夢》的方式,也讓滿族權貴相當不滿,認為這根本是「反清復明」的書。
所謂的「索隱」,意思指「探索幽隱」。多才又多情的賈寶玉雖與納蘭性德相似,然而,納蘭性德不僅文武兼備,結交了許多漢族儒士,完成康熙的託付,還幫助身陷寧古塔(今黑龍江寧安市)的吳兆騫,讓他得以從苦寒之地返回故土,在許多方面皆遠勝賈寶玉。
況且,納蘭家族除了納蘭性德受到康熙重用外,其父納蘭明珠在長子去世後仍備受寵信重用,與《紅樓夢》樹倒猢猻散有所不同。
索隱派沒有全盤否認《紅樓夢》的作者是曹雪芹,只是認為曹雪芹寫的是納蘭家的故事,以符合乾隆皇帝「此為明珠家事」的說法。考證派的胡適則從版本與作者細細考察,認為《紅樓夢》寫的是曹雪芹家族而非納蘭家族。
另外,清朝大學者俞樾曾說《紅樓夢》的作者是明珠之子所作,也就是納蘭性德;但這個說法其實經不起考驗,因納蘭性德過世後,納蘭明珠仍受康熙寵信。因而,乾隆的「納蘭說」恐怕是個誤會,比起「董小宛說」或是「宮廷內鬥說」,同樣不可信。
考證派推翻了索隱派的附會說法,讓《紅樓夢》的作者清晰可見,也還了納蘭家族清白。儘管與曹雪芹家族有相似之處,卻是不一樣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