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美國總統川普祭出高關稅,迫使產業赴美投資,很多人擔心,這1波因關稅帶動的產業逃命潮,會不會讓台灣再一次出現產業遷徙潮?重演2000年產業外移中國大陸景象,台灣人才、資金、技術被掏空?學者指出,此波赴美投資屬於擴張型投資,與過往防禦型投資大不同,具備外移能力只有毛利率高、群聚及客戶要求等3條件的中大型業者,很多老闆寧可觀望,不想跑第一棒;但也有專家憂心這類高薪優秀人才若流失,中長期仍有隱憂。
長期與供應鏈密切互動的中華採購與管理供應協會顧問白宗城,私下向業者打聽應對方式,得到的答案是「大家寧可不要快,不想跑第一棒」,大老闆不會盲目跟進,因為如果到美國生產,就只能直接賣給美國人,不可能再出口到其他國家,老闆會仔細計算產能,美國高關稅勢必會讓市場變少了,他就聽到有歐商原本是全世界布局,現在打算壓低出口到美國占比,拉高其他國家比重。
對於有人評估會有產業鏈跟著台積電出走,在美國形成產業像竹科的產業聚落,白宗城更是認為不可能。他說「沒那麼快,一個產業鏈要搬出去形成要10到15年 ,至少10年跑不掉」,企業不會那麼快做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