牠們怎麼出生?

文/鹿鳴 |2022.07.12
1687觀看次
字級
圖/琪琪

文/鹿鳴

養過孔雀魚或看過魟?知道牠們屬於卵胎生嗎?

卵胎生,即「體內孵卵」,是動物生殖方式的一種,介於卵生和胎生之間,受精卵沒有硬殼,會於母體內發育、孵化,成為新個體後,從母體產出。



體內孵卵 避風躲雨

看似類同於胎生,但卵胎生沒有臍帶,覆有一層薄卵膜的受精卵,於母體中發育時,養分幾乎全部來自於卵黃質,或某些動物直到後期,才會有運用來自母體養分的情形;所需的氧氣與水分,則仰賴母體提供,以透過薄膜的方式,進入卵中。直待胚胎發育成熟,母體的輸卵管發生收縮,幼體此時會連同卵膜排出體外。

相較於卵生,卵胎生的胚胎,受到母體更周密的保護,孵化後的存活率,自然顯著提高。簡單言之,母體,就是一個避風港。

許多會進行卵胎生的動物,都耳熟能詳,如蝮蛇、海蛇、部分鯊、部分蒼蠅、蚜蟲、赤尾青竹絲、田螺、蠍子、部分蟑螂等等。



生殖演化 物競天擇

有些動物的生殖方式,甚至可以是卵生、卵胎生、胎生2到3種樣樣來。如有些鯊,可是具備3種生殖型態;蚜蟲,則具有卵生和卵胎生2種生殖方式。

但是,並非有了卵胎生的生殖方式,就萬無一失。如卵胎生的沙虎鯊,可能超過10個胚胎一次性在母體中成形,但物競天擇,沒有「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的顧念,互相補殺下,只能有2-4頭幼鯊進入海底世界,而且過程可能危害母體。甚而,採用卵生,或許有機會一次孵化一、二十頭,但須獨自面對海底世界的危險。胎生的沙魚,跟人類一樣,有臍帶當輸送帶,成長所需就靠它,但產能小!

這些我們看似奇特的能力,源於動物適應惡劣的環境,於長時間演化所形成的結果。

另外,不可跟鴨嘴獸科和針鼴科弄混喔!牠們是現存僅有的單孔目卵生哺乳動物,會下蛋,也會分泌乳汁哺育幼崽。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