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張家琪
人的際遇,真是難以預料,「萬法緣生,皆繫緣分。」誰能預先知道命運將引我們走向何處?這些年來,我常在夜深人靜時,重讀一首詩。詩中的蒼涼與落寞,總讓我久久不能自已。那是清代一位流浪詩人臨終前寫下的〈絕命詩〉:
賦性生來是野流,手提竹杖過通州;
飯籃向曉迎殘月,歌板臨風唱晚秋。
兩腳踏翻塵世浪,一肩擔盡古今愁;
如今不受嗟來食,村犬何須吠未休?
詩句縱橫才氣,卻透出悲涼孤絕的氣息。他究竟是何許人,史書無載,只知是一位懷才卻潦倒終老的文人,命終時甚至連村口的野犬也不肯放過他。
年輕時讀這首詩,只覺文字奇麗,如今再讀,卻有一種「我見猶憐」的心境。年輕時我也曾懷抱夢想,筆耕不輟,卻始終徘徊在邊緣地帶,投稿屢屢碰壁。是才不逮人,還是命運作弄?偶爾也難免自問。
退伍那年,我曾參加一份報紙舉辦的散文徵文比賽,滿懷期待地投出一篇家族回憶的作品,自認內容飽滿,情感真切。然而結果石沉大海。揭曉那日,我逐篇翻閱得獎作品,多是描寫親情、病痛與生命轉折的抒情文,頓悟我的文字或許太理性、太冷靜,難引共鳴。
後來看到一則傳自民間的趣聞:乾隆南巡時口渴向一老農討茶,茶香撲鼻,龍顏大悅,封其為官,賞米千石。一名久試不中的秀才不平,題詩道:「十年寒窗不如一盞茶。」乾隆看後批曰:「論才,老農不如你;論命,你不如老農。」
這故事真偽難考,但話中的深意卻耐人尋味。才華固然可貴,命運卻有其不可預測之處。我們總以為努力必有回報,但人生許多時候,未必如此等價交換。也許,我們該學習「放下比較」,默默耕耘,把該做的事做到最好,其他隨緣。星雲大師自述詩云:「心懷度眾慈悲願,身似法海不繫舟」,如今才了解其深意。
十多年前,我持續在某閱讀網站發表文章累積了三百多篇讀書筆記,也有一些讀者留言、互動。點閱數並不驚人,卻已足以讓我欣慰。偶有文章被轉貼未經授權,起初略感不悅,如今也一笑置之。也許,我寫這些文字,不為名、不為利,只為心中的某分記錄與自省。
世間懷才不遇者多矣,有才無運者可歎,無才無運者更無可怨尤。最可貴的,或許正是一顆平常心:不以得失為念,不以刊登定高下。只要筆未停、心未老,便仍可在這片塵世浮沉中,寫下自己的一盞茶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