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陳玲芳台北報導】許多人認為代謝變差是中年危機,但營養師林世航指出,代謝力下降並非中年人專利。繁忙生活壓力、外食高油鹽糖飲食及久坐少動的上班族生活型態,都可能讓代謝力提前下滑,帶來疲勞嗜睡、皮膚乾燥、手腳冰冷、便祕等四大警訊,若不改善,可能埋下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健康風險。
人體基礎代謝率自二十五歲後每十年下降百分之五到十,若飲食與運動習慣未調整,多餘熱量易堆積成內臟脂肪,增加慢性病風險。代謝差分為兩類:一種是熱量囤積導致肥胖;另一種是能量與養分不足,引發疲勞、皮膚乾燥等問題。
例如,疲勞嗜睡源於細胞能量轉換效率下降;皮膚乾燥與手腳冰冷則因細胞活性降低,血液供應不足;便祕則因腸道蠕動減弱,糞便停留過久。這些症狀提醒我們,代謝力下降不僅影響體重,更關乎全身健康。
現代生活型態常見的NG行為加速代謝力下滑:壓力賀爾蒙(皮質醇)降低代謝,引發疲勞、情緒低落;高油鹽糖飲食造成血糖波動,誘發胰島素阻抗,促進脂肪堆積;長時間坐辦公室或通勤,減少能量消耗,影響血糖與脂質代謝。
代謝力下滑並非不可逆,林世航建議遵循「少吃多動」原則,減少高油鹽糖飲食,增加運動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