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色列對伊朗的「十二日戰爭」,在美軍出動B-2隱形轟炸機和碉堡炸彈轟炸伊朗核設施後,很快逼使以伊達成停火協議,讓一場可能升級為全面區域戰爭的衝突,暫時畫下句點,讓全世界都鬆了一口氣。
川普「用戰爭來締造和平」,帶給對手國家極大戰略威懾。他先藉五輪談判迷惑伊朗,以欺敵編隊聲東擊西,再高調介入、武器加碼,上演「我震懾、我收場」的戲碼,儼然成了現代戰爭的教科書級別示範。
緊接著川普為促使伊朗重返核談判,還有一筆大交易。計畫由美國的中東盟友提供伊朗三百億美元資金,用於建設民用核能計畫,還會對伊朗一筆六十億美元的資金解禁。同時美國將解除對伊朗的大部分制裁,讓伊朗從此可以正常和各國商貿往來,變成一個「正常國家」。美國唯一的要求是,伊朗不再保有能製造核武的濃縮鈾。
如果上述「交易」能夠被雙方同意,對地緣政治將有非常深遠的影響。一旦伊朗可以自由和世界各國做生意,以其豐沛的能源資源,經濟潛力可望大規模釋放,足以和沙烏地在經濟層面競爭,達成美國樂見的中東區域均衡。反觀宣稱要打造新型全球秩序、曾出面調解沙、伊恢復邦交的中國大陸,卻在這次衝突中選擇了沉默與迴避,對中東的影響力不免大降。
但川普的中東大計不僅如此。據以媒報導,在以色列和伊朗六月二十四日停火後,川普正促使以色列和哈瑪斯在兩周內結束加薩戰爭。條件是以色列須停止在加薩的軍事攻勢,哈瑪斯也須釋放剩餘的五十名人質,並由阿拉伯聯合大公國、埃及等四個阿拉伯國家共管加薩,以取代哈瑪斯。哈瑪斯領導高層則將被流放。
而川普第一任時所促成的亞伯拉罕協議將擴大,該協議已讓阿拉伯聯合大公國、巴林、蘇丹及摩洛哥等以穆斯林為主的國家和以色列建交。未來包括遜尼派龍頭沙烏地阿拉伯、敘利亞及黎巴嫩都可能加入。美國則承認以色列對約旦河西岸部分地方的正式主權,交換以色列同意以「兩國論」為基礎,重啟以巴談判,解決巴勒斯坦問題。
川普再度執政以來諸事不順,調停俄烏戰爭無功,「關稅戰」效果未如理想,還被外界戲稱為TACO「永遠龜縮」(Trump Always Chickens Out)。但此次,他展現了過往美國總統罕見的「脅迫性外交」手法,以欺敵戰術攻打伊朗核設施,又閃電式讓以伊達成停火,可說是「一仗立威」。
川普陣營將這次空襲,拿來和美國終結二戰投放在廣島、長崎的兩顆原子彈相提並論,認為非常手段只是為了和平,而且也會大大加速和平的到來。共和黨國會議員甚至已提名川普角逐諾貝爾和平獎。
如果透過以上的繁複交易,真能促使伊朗放棄核武發展,讓已開戰近兩年的以哈戰爭停火,並一舉解決巴勒斯坦問題,實現川普本來就想推動的「中東大和解經濟圈」,他或許真有可能得到諾貝爾和平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