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
美國總統川普極力推動《大而美法案》,近日在參議院險勝通過。法案主要內容涉及稅改與削減支出,爭議很大,由於有劫貧濟富傾向,所以只有百分之二十八民眾支持,但國會不顧民眾的反對仍然通過。
其中的稅改方案主要是把即將到期的《減稅與就業法案》永久化,包括降低公司和個人所得稅稅率、提高標準扣除額和家庭稅額扣抵、提高個人最低稅負制的扣除額、取消公司最低稅負制、遺產及贈與稅免稅額增加一倍等「減稅」方案。此外,還新增了小費、加班費免稅,提高家庭稅額扣抵及州和地方稅收減免上限等減稅方案,以及將拜登政府《通膨削減法案》中針對清潔能源、電動汽車等的稅收抵免減少或刪除。
稅改方案雖然讓百分之八十的美國人減稅,但受益最多的卻是富人,尤其是公司、個人所得稅稅率的調降、最低稅負制的調降或取消、遺贈稅終身免稅額的提高等,都有劫貧濟富之嫌。
研究指出,收入最高的百分之零點一家庭獲得超過二十五萬美元的減稅,收入最高百分之一的家庭則獲得平均超過六萬美元的減稅,而收入最低百分之六十工薪家庭僅獲得平均五百美元的減稅。
最令人非議的是,法案的削減支出方案集中在補助弱勢的社會福利支出,包括低收入戶醫療補助及糧食券,統計顯示,《大而美法案》將導致美國有一千一百萬到一千六百萬人失去醫療保險,約八百萬人將失去食物援助,其中絕大多數是低下階層。法案最大的爭議在於破壞社會公平正義,讓嚴重的貧富懸殊問題更加惡化。
國會預算辦公室估計法案更可能使赤字暴增到三點四兆美元。目前美國國債已經超過三十七兆美元,是GDP的百分之一百二十三,每年光利息支出就超過一兆美元,這項法案確定將使國家財政問題更加惡化。
明明是劫貧濟富,而且使國債劇增,美國國會為何還讓其通過?英國經濟學人提出「富豪民粹主義」(pluto-populism)的概念,意指富人得到大部分好處,窮人變得更窮,而國家財政赤字仍然巨大。
概括而言,作為財政政策,方案相當於累退性減稅,只有部分由累退性增稅來支付 。換言之,愈是富裕者,稅務負擔愈輕,貧者反而須支付更高比率的稅負。
何況富人和財閥還有避稅的本事。現實證據顯示, 美國前百分之一富豪避稅規模達每年一千六百三十億美元,全球企業避稅導致每年財稅損失超過二千四百億美元稅收。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ECD)國家,最高收入百分之十人群實際稅率比最低百分之十人群還低約一至五個百分點。 這個不公平現象不必然是資本主義的實踐結果,主要是政策選擇與權力博弈的產物。
「強者制定規則」是多數國家的鐵律,以至於現行稅制通過稅率設計、漏洞利用以及政治遊說系統性優待富人與大企業。另一方面, 多數國家對資本利得(投資回報、股息)的稅率低於勞動收入稅率。例如,美國長期資本利得稅最高百分之二十,而工資稅最高可達百分之三十七。
「富豪民粹主義」盤根錯節,改革困難,只作局部修補難以撼動深層結構,需要國際協同與國內政治意識的突破。當務之急則是國會嚴密把關,不要讓稅制優惠富人及財閥,而要多為平民大眾設想,避免因稅制不公而使富者愈富、貧者愈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