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謫飄零的悲歌 悅讀〈踏莎行〉

文/何淑貞( 國立高雄師範大學前國文系主任 ) |2025.05.13
355觀看次
字級
《理想的讀本》,圖/一爐香文化提供
圖/AI生成
預購《理想的讀本》請掃描QR-Code 圖/AI生成

文/何淑貞( 國立高雄師範大學前國文系主任 )

霧失樓台,月迷津渡,桃源望斷無尋處。
可堪孤館閉春寒,杜鵑聲裡斜陽暮。
驛寄梅花,魚傳尺素,砌成此恨無重數。
郴江幸自繞郴山,為誰流下瀟湘去。

北宋蘇軾以詞寫自己的性情襟抱,開拓了一片廣闊高遠的新天地,揚起新詞的高峰;身為蘇門四學士之一的秦觀,並未追隨蘇軾創新的嘗試,仍然寫傷春怨別,展現柔婉繾綣的美感,掌握詞醇正的本質與特色。

秦觀冤屈被貶後的詞作,寄慨身世、蕭瑟淒厲,傳遞飽受政治挫傷之英才志士共同的悲哀,受到普遍的理解推崇。

首首珠璣的詞人秦觀

秦觀,字少游,一字太虛,號淮海居士,北宋江蘇高郵人。史稱「少豪雋,慷慨溢於文詞」、「強志盛氣,好大而見奇」、「喜讀兵家書」,壯年寫過一系列用兵的策論,還寫了一篇〈蠶書〉,保留我國古代養蠶資料,很有貢獻。

秦觀的才華深得蘇軾讚賞,認為他有屈、宋才,詩歌「清新似鮑、謝」。舉進士後與黃庭堅、晁補之、張耒共同供職史館,切磋學問,以「蘇門四學士」著稱於世。他不幸身陷新舊黨爭的漩渦中,一貶再貶,最後來到郴州,在旅社寫下本詞,委婉曲折表達謫居之恨,成為蜚聲詞壇的絕唱。

秦觀是兩宋文學史上一大家,他的詩歌感情深厚、意境深遠,風格獨樹一格,在兩宋詩壇自成一家。散文以哲理散文、遊記、小品文最為出色。策論共五十篇,篇篇扣緊現實、不尚空談,引古證今、立論高遠,鋪陳排比、氣足神完,文筆犀利、說理透徹、章法謹嚴,極富震撼感染力。

秦觀詞風俊麗清妙,和婉有情致,是婉約派出色當行的代表詞人,他感傷身世之作,在詞史上成為抒情典範,受到普遍的推崇。他把令詞含蓄的韻味帶進慢詞長調,尤顯包蘊層深,典雅精緻。有《淮海集》、《淮海居士長短句》傳世。

〈踏莎行〉的藝術特色

秦觀在北宋黨爭下以莫須有的罪名遠貶郴州,悲苦絕望地寫下本詞,強烈傾訴遠謫的悲憤。開篇三句以想像中的景象:樓台、津渡、桃源,表達對前途茫然絕望的心境。遠謫地是連鴻雁都飛不過、無法傳書的衡陽之南,住在孤館,觸處春寒,耳聽的是杜鵑啼叫,眼見的是日暮斜陽,銳感的詩人被重重淒涼的氣氛包圍著。

孤寂的貶謫生涯,舊恨未除,新恨又至。詩人用一「砌」字,具象地描述那抽象鬱結難排的深悲極怨,累積得很牢固,不可破除。對人生絕望到極點,只能向老天爺提出無理的究詰:郴江為何會離開源頭一去不返呢?自己學成後,本該在朝廷貢獻所長、安國安民,卻無端捲入黨爭的漩渦,「飄零至於斯」的無奈與悲憤。

本詞深切書寫秦觀前途無望、孤獨寂寞、思念家鄉的愁緒與遭遇流放的悲憤。作者運用對句寫景抒情,上片開頭「霧失樓台,月迷津渡」,霧靄與月色對舉,氣氛迷濛,籠罩全篇;下片開頭「驛寄梅花,魚傳尺素」,連用兩則書信傳遞情感的典故,相對起來加重了懷念之情和遠書難寄之悲。

以現實景物「可堪孤館閉春寒,杜鵑聲裡斜陽暮。」正面寫貶謫的悽苦,開頭「霧失樓台,月迷津渡,桃源望斷無尋處。」結尾「郴江幸自繞郴山,為誰留下瀟湘去。」都是用象徵表現手法,以心靈的想像跟假想的形象結合,藴藉深厚,是秦觀的創獲。摘自《理想的讀本.國文二》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