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古鑑今】 王莽新政的啟示

文/賽夏客 |2025.05.23
105觀看次
字級

文/賽夏客

被歷史定位為奸臣賊子的王莽,是當朝王政君太后的外甥,無戰功卻官拜大司馬,並加封宰衡官階,後以攝政王輔佐元帝之孺子劉嬰,成功竄奪皇位,改國號為新朝。

王莽雖在位十五年就垮台,卻非因怠惰朝政;恰恰相反,他是個飽讀經書、有制度理念和道德自信的人,為了整飭西漢末年衰敗的國勢,大搞改革,試圖重新締造體制與社會秩序。

有關國計民生之改革,犖犖大者如下:

其一、規定每人一百畝田,多出來的捐給貧民耕種,縮短貧富差距;其二、強調人人生而平等,解放全國三百六十萬名奴隸,規定不得蓄奴;其三、取消私人營利,鹽、鐵、酒等重要產業由國家經營,金融借貸行業收歸國有,不讓奸商放高利貸,壓榨民脂民膏;其四、印製大小不同的繁複貨幣,方便市場交易;其五、嚴禁高官貪汙,天子犯法與庶民同罪。

諸如此類,不勝枚舉。

這些劫富濟貧的親民政策,照理說百姓應該對執政者感恩戴德,為何卻惹來兵民起義的後果呢?

表面上看來,王莽的制度都源自於西周古禮那一套,完全出於善意,不讓社會存在差別或不公平的現象,臻於儒學理想境界;實則思慮欠周,不僅未能挽救西漢末年的社會危機,反而進一步激化矛盾。由於政策多迂闊不合實情,百姓未蒙其利,先受其害;朝令夕改,操之過急且不合時宜,使百姓官吏不知所從。

講具體一點,地方豪強與地主皆有盤根錯節的勢力,怎能甘心財富平白被沒收,做生意綁手綁腳,甚至無以為繼?而被解放的奴隸,有的原本因走投無路自願賣身為奴,有的世代為奴,突然被解放後反而一無所有,不但無家可歸,連溫飽都成問題;金融秩序也被打亂,老百姓搞不清楚幣值如何兌換。

王莽的改革可說荒腔走板、食貨俱廢,原因在於他衝得太猛太快,破壞了社會自然形成的秩序,導致新制度難以推行;他卻執迷不悟,冀圖以刑罰強制推行新政,更加引起百姓反感。錢穆先生一言以蔽之:「王莽的政治,完全是一種書生政治。」

回顧中國歷史上的多次改革,除了秦國商鞅變法及北魏孝文帝的改革,乃因與敵國對峙、競爭所致,幾乎皆功敗垂成。其實,無論何種改革,都必須有長遠周密的考量,不能自以為是或頭疼醫頭。

就比如印度曾推出《房租管制法》,試圖解決租屋亂象,不但規定租金上限,不能隨意調整租金,且租住一年後,房東即不得驅趕房客,以保障無殼蝸牛的居住權。結果道高一尺、魔高一丈,房東往往不到一年就趕人,反使無家者到處流浪。

同樣地,賴政府推出的「新青安」購屋措施,給予低利優惠及四十年的購屋貸款,希望減緩年輕人的房貸壓力,原本是體恤人民的德政。但利之所趨,民眾趨之若鶩,房價不降反漲,與打房政策背道而馳,也使金融亂象浮出檯面,殷鑑不遠。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