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達人】趙勇 棉花地裡學考古 文/記者張曉龍 |2025.05.18 語音朗讀 227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趙勇和妻子王秀平。圖/新華社在考古工地參與發掘工作的趙勇。圖/受訪者提供達勒特古城遺址地內的碎陶片。圖/新華社達勒特古城遺址出土的元代鍛鋼。圖/新華社元代玻璃瓶。圖/新華社文物玉鳥。圖/新華社趙勇介紹達勒特古城遺址出土文物。圖/新華社圖為正在修復文物的王秀平(右)。圖/受訪者提供 文/記者張曉龍趙勇和妻子王秀平是一對普通的棉農夫婦,利用業餘時間學習考古發掘和文物修復技術,默默守護著跨越千年的達勒特古城。冬日暖陽下,位於天山西段北麓的查干蘇木村,氣溫仍在攝氏零度以下。四十六歲的趙勇像往常一樣,帶著小狗「黑狼」巡護達勒特古城遺址。今年已是他擔任文保員的第十七個年頭。達勒特古城是新疆北部的宋元時期古城遺址之一,地處古絲綢之路北道,東北經阿拉山口可通哈薩克與俄羅斯,西南經伊犁河谷直達中亞,戰略地位非常重要,具有較高的文化遺產保護研究和利用價值。二○一三年,古城被列為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二○二一年入選《大遺址保護利用「十四五」專項規畫》大遺址清單。兩代人的守護趙勇和妻子王秀平是一對普通的棉農夫婦,利用業餘時間學習考古發掘和文物修復技術,默默守護著這座跨越千年的絲路古城。趙勇對古城遺址的守護情懷源於父親的影響。在他之前,父親趙曰才一直守護著這座面積巨大、價值珍貴的土建築遺址。一九六○年代,趙曰才從山東輾轉搬到博樂市郊,達勒特古城正坐落在這裡。當時,長期風化作用使古城遺址成為高低起伏的一塊塊土堆,被當地人稱為「破城子」,所在的村子後來也改名「破城子村」,直到二○二○年與查干蘇木村合併。古城遺址土牆中有不少草稈,村民認為這裡的土比較肥沃,缺少尿素化肥時便去取土種植作物,給古城帶來了巨大傷害。平日喜歡讀書的趙曰才不忍看到古城被破壞,一次次出面阻攔。「有時十幾人開著卡車來取土,叫嚷著『這裡不是你家的』,企圖嚇唬父親。」趙勇回憶,父親沒有退縮,一次次據理力爭,趕走未經批准擅自取土的村民。後來,達勒特古城被當地政府作為文物遺址保護起來,文物部門為趙曰才發了一隻「紅袖章」,請他看護古城。這項工作,趙曰才一直做到二○○七年,直到身體無法堅持。受父親影響,趙勇接過守護古城的責任,十幾年如一日定期巡護古城。巡護時,他會用手機拍下每一處重點位置的圖片,記錄遺址本體的保存狀況,把信息傳送給文物部門。有時,巡護一次需耗時三個小時。特別是雨後,趙勇會花更多時間採集被雨水衝刷出的銅錢、青金石、綠松石珠子等文物。一月下旬,村子已被白雪覆蓋。趙勇低著頭,在白茫茫的大地上尋覓著青綠色的古錢幣。青瓷片、珠飾、金屬器,以及古絲綢之路上使用過的各式打製錢幣……巡護過程中採集的每一件文物都見證著古城昔日的繁華,也為專家考古研究提供了寶貴資料。趙勇每次都會精心記錄各類文物被發現的時間、地點,然後悉數上交文物部門,確保文物安全留存。夫妻齊心考古巡護時,趙勇常在腦海中想像一千多年前古城內繁華市集、街道、建築的模樣,以及它如何走向衰敗乃至湮沒。「這裡一動土就出文物,發現的各式錢幣難以計數。」趙勇推測,這座城可能是在一夜之間廢棄的,「附近有大河,或許當時發生了洪水災害。如果不是變故突然降臨,人們不會連錢財都沒帶走」。二○一六年,考古工作隊在達勒特古城進行主動性考古發掘,趙勇報名參與。受他影響,妻子王秀平也參與其中。「一開始我在工地做些力氣活,後來逐漸學會了修復陶器。」王秀平說,在專業人員指導下,她用兩年時間學習文物修復。如今,經她親手修復的陶罐陶盤已達數百件。整理考古資料,是王秀平的另一項工作。每一件新文物出土,對應一張文物記錄表,通常一天要記幾十張。如果發現新房址或者灰坑等,還需詳細填寫遺跡發掘紀錄表,趙勇常常與妻子並肩工作到深夜。「幾年下來,她不僅學會了修復文物,還能熟練使用手鏟、劃線等專業考古發掘技術,比我厲害哩!」趙勇說。讚歎古人智慧 千年前設有浴場隨著達勒特古城考古發掘工作的深入,考古隊員在內城東南角地表下發現一排排中空溝道,內有明顯的火燒痕跡和部分草木灰,地表之上是用磚砌成的建築。專家判斷,這裡可能是一處古代浴場遺址,溝道中焚燒草木形成煙道用於供熱,磚砌建築則是浴室空間。這令參與發掘的趙勇夫婦讚歎古人的智慧:這座外人眼中的「破城子」,早在千年前就設有浴場,還有較為完備的供暖、排水系統。「這裡以前一定是座繁華的城池。」說這話時,趙勇的眼睛炯炯有神。把歷史文化傳下去趙勇夫婦種植著二百二十畝棉花。「現在棉花種植愈來愈輕鬆,從種植到採收大多靠機械完成。我們有了更多時間參與考古。」趙勇說,「這一行,只要做了,就離不開,總覺得自己有種使命感。」即便農閒時,趙勇也會擠出時間鑽進百看不厭的古城遺址。最讓他放心不下的是那座浴場,那裡的建築結構保存較好,未來對外展示價值巨大。趙勇掀開浴場上覆蓋的巨大篷布,俯身進入其中查看,小心翼翼地檢查文物本體是否有垮塌跡象,不敢有半點馬虎。知道古城的人太少在博樂市,像趙勇這樣的文保員約有三十人,趙勇是他們的「班長」。「市裡大大小小的文物點有近百個,我要和其他文保員一起走遍這些不同歷史時期的文物遺址,幫他們熟悉工作,帶好頭。」趙勇說,有時,他會自己開車遠赴近百公里外的山區,查看史前時期的文物點,豐富考古經驗。「達勒特古城出土了大量珍貴文物,但知道古城的人還是太少了。」趙勇說,現在,博樂市政府正在達勒特古城周邊建設考古遺址公園,一座關於古城的文物陳列館也已完工。「我想把遺址文物保護好,把它們留給下一代,既把歷史文化傳下去,也讓這裡的年輕人過上更好的生活。」趙勇說。新華社港台部供稿 前一篇文章 【無障礙咖啡集合店創始人】任家熠和「那伽樹咖啡廳」 下一篇文章 熱門新聞 01核三今除役 台灣邁入非核家園2025.05.1702多倫多佛光山皈依典禮 弘法本土化有成2025.05.1703佛光山開山59周年 全球同步抄經2025.05.1804【書市隨筆】《草間傾聽泰戈爾》琹川的山居歲月2025.05.1805國際蔬食文化節 買氣人氣強強滾2025.05.1706【趨勢人物100】行為經濟學家 麥格勞:單身也可以活得很精采2025.05.1707【文創之旅】釣源古村 從瀕危到重生2025.05.1708【佛光山口述歷史系列】慈悲愛心人 社會安全人人有責2025.05.1809佛光青少年交響樂團 回台巡演前音樂獻禮2025.05.1710【快樂塗鴉簿】漫步花叢間2025.05.19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無障礙咖啡集合店創始人】任家熠和「那伽樹咖啡廳」【哀傷研究者】李昀鋆與她的小眾研究【科學家】張瑤 冒險向大海討科研樣本【九○後女機長】張世晴 女孩也能征服廣闊天空【汽車滾裝船員】王紅娟 人生只有一次 不妨大膽一些【愛心媽媽】陳玉文 為偏鄉兒撐起愛的天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