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達人】趙勇 棉花地裡學考古

文/記者張曉龍 |2025.05.18
227觀看次
字級
趙勇和妻子王秀平。圖/新華社
在考古工地參與發掘工作的趙勇。圖/受訪者提供
達勒特古城遺址地內的碎陶片。圖/新華社
達勒特古城遺址出土的元代鍛鋼。圖/新華社
元代玻璃瓶。圖/新華社
文物玉鳥。圖/新華社
趙勇介紹達勒特古城遺址出土文物。圖/新華社
圖為正在修復文物的王秀平(右)。圖/受訪者提供

文/記者張曉龍

趙勇和妻子王秀平是一對普通的棉農夫婦,利用業餘時間學習考古發掘和文物修復技術,默默守護著跨越千年的達勒特古城。



冬日暖陽下,位於天山西段北麓的查干蘇木村,氣溫仍在攝氏零度以下。

四十六歲的趙勇像往常一樣,帶著小狗「黑狼」巡護達勒特古城遺址。今年已是他擔任文保員的第十七個年頭。

達勒特古城是新疆北部的宋元時期古城遺址之一,地處古絲綢之路北道,東北經阿拉山口可通哈薩克與俄羅斯,西南經伊犁河谷直達中亞,戰略地位非常重要,具有較高的文化遺產保護研究和利用價值。二○一三年,古城被列為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二○二一年入選《大遺址保護利用「十四五」專項規畫》大遺址清單。

兩代人的守護

趙勇和妻子王秀平是一對普通的棉農夫婦,利用業餘時間學習考古發掘和文物修復技術,默默守護著這座跨越千年的絲路古城。

趙勇對古城遺址的守護情懷源於父親的影響。在他之前,父親趙曰才一直守護著這座面積巨大、價值珍貴的土建築遺址。

一九六○年代,趙曰才從山東輾轉搬到博樂市郊,達勒特古城正坐落在這裡。當時,長期風化作用使古城遺址成為高低起伏的一塊塊土堆,被當地人稱為「破城子」,所在的村子後來也改名「破城子村」,直到二○二○年與查干蘇木村合併。

古城遺址土牆中有不少草稈,村民認為這裡的土比較肥沃,缺少尿素化肥時便去取土種植作物,給古城帶來了巨大傷害。平日喜歡讀書的趙曰才不忍看到古城被破壞,一次次出面阻攔。

「有時十幾人開著卡車來取土,叫嚷著『這裡不是你家的』,企圖嚇唬父親。」趙勇回憶,父親沒有退縮,一次次據理力爭,趕走未經批准擅自取土的村民。

後來,達勒特古城被當地政府作為文物遺址保護起來,文物部門為趙曰才發了一隻「紅袖章」,請他看護古城。這項工作,趙曰才一直做到二○○七年,直到身體無法堅持。受父親影響,趙勇接過守護古城的責任,十幾年如一日定期巡護古城。

巡護時,他會用手機拍下每一處重點位置的圖片,記錄遺址本體的保存狀況,把信息傳送給文物部門。有時,巡護一次需耗時三個小時。特別是雨後,趙勇會花更多時間採集被雨水衝刷出的銅錢、青金石、綠松石珠子等文物。

一月下旬,村子已被白雪覆蓋。趙勇低著頭,在白茫茫的大地上尋覓著青綠色的古錢幣。青瓷片、珠飾、金屬器,以及古絲綢之路上使用過的各式打製錢幣……巡護過程中採集的每一件文物都見證著古城昔日的繁華,也為專家考古研究提供了寶貴資料。趙勇每次都會精心記錄各類文物被發現的時間、地點,然後悉數上交文物部門,確保文物安全留存。

夫妻齊心考古

巡護時,趙勇常在腦海中想像一千多年前古城內繁華市集、街道、建築的模樣,以及它如何走向衰敗乃至湮沒。

「這裡一動土就出文物,發現的各式錢幣難以計數。」趙勇推測,這座城可能是在一夜之間廢棄的,「附近有大河,或許當時發生了洪水災害。如果不是變故突然降臨,人們不會連錢財都沒帶走」。

二○一六年,考古工作隊在達勒特古城進行主動性考古發掘,趙勇報名參與。受他影響,妻子王秀平也參與其中。

「一開始我在工地做些力氣活,後來逐漸學會了修復陶器。」王秀平說,在專業人員指導下,她用兩年時間學習文物修復。如今,經她親手修復的陶罐陶盤已達數百件。

整理考古資料,是王秀平的另一項工作。每一件新文物出土,對應一張文物記錄表,通常一天要記幾十張。如果發現新房址或者灰坑等,還需詳細填寫遺跡發掘紀錄表,趙勇常常與妻子並肩工作到深夜。

「幾年下來,她不僅學會了修復文物,還能熟練使用手鏟、劃線等專業考古發掘技術,比我厲害哩!」趙勇說。



讚歎古人智慧

千年前設有浴場

隨著達勒特古城考古發掘工作的深入,考古隊員在內城東南角地表下發現一排排中空溝道,內有明顯的火燒痕跡和部分草木灰,地表之上是用磚砌成的建築。專家判斷,這裡可能是一處古代浴場遺址,溝道中焚燒草木形成煙道用於供熱,磚砌建築則是浴室空間。

這令參與發掘的趙勇夫婦讚歎古人的智慧:這座外人眼中的「破城子」,早在千年前就設有浴場,還有較為完備的供暖、排水系統。「這裡以前一定是座繁華的城池。」說這話時,趙勇的眼睛炯炯有神。

把歷史文化傳下去

趙勇夫婦種植著二百二十畝棉花。「現在棉花種植愈來愈輕鬆,從種植到採收大多靠機械完成。我們有了更多時間參與考古。」趙勇說,「這一行,只要做了,就離不開,總覺得自己有種使命感。」

即便農閒時,趙勇也會擠出時間鑽進百看不厭的古城遺址。最讓他放心不下的是那座浴場,那裡的建築結構保存較好,未來對外展示價值巨大。趙勇掀開浴場上覆蓋的巨大篷布,俯身進入其中查看,小心翼翼地檢查文物本體是否有垮塌跡象,不敢有半點馬虎。

知道古城的人太少

在博樂市,像趙勇這樣的文保員約有三十人,趙勇是他們的「班長」。「市裡大大小小的文物點有近百個,我要和其他文保員一起走遍這些不同歷史時期的文物遺址,幫他們熟悉工作,帶好頭。」趙勇說,有時,他會自己開車遠赴近百公里外的山區,查看史前時期的文物點,豐富考古經驗。

「達勒特古城出土了大量珍貴文物,但知道古城的人還是太少了。」趙勇說,現在,博樂市政府正在達勒特古城周邊建設考古遺址公園,一座關於古城的文物陳列館也已完工。「我想把遺址文物保護好,把它們留給下一代,既把歷史文化傳下去,也讓這裡的年輕人過上更好的生活。」趙勇說。

新華社港台部供稿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