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障礙咖啡集合店創始人】任家熠和「那伽樹咖啡廳」

文/記者記者易艷剛、雷琨、徐歐露 |2025.05.11
46觀看次
字級
任家熠(右一)接待來那伽樹參觀無障礙設施的首都博物館工作人員。 圖/受訪者提供
任家熠在向來訪者介紹那伽樹店內的無障礙坡道。圖/受訪者提供
那伽樹的門墩下方設置了呼叫按鈕,方便殘障人士進店。圖/新華社
去年年底,聽障咖啡師王蕊和來探店的北京師範大學學生交流。在收銀台忙碌的是咖啡師金海娟。圖/鄭璇工作室微信公眾號
任家熠向記者展示無障礙衛生間內的安全扶手,要能夠承受一個成年人的體重。圖/新華社
任家熠介紹那伽樹的無障礙設施。圖/受訪者提供

文/記者記者易艷剛、雷琨、徐歐露

任家熠是大陸首家無障礙咖啡集合店的創始人,他告訴記者,店名取「那伽樹」,是因為這是傳說中帶有治癒力量的神樹,有「守護、溫暖、希望」的寓意,他想撐起一方可以停靠歇腳的綠蔭。



風風火火,這是任家熠給記者留下的第一印象。初次見他,是去年年底,在那伽樹咖啡廳組織的一場視障者公益分享活動上。作為咖啡廳的創始人和主理人,任家熠忙得停不下來,進進出出迎接嘉賓,前前後後給踴躍發言的觀眾遞話筒,還要時不時串一下場……他瘦高個大長腿,幹什麼都麻利,你能從他的行事風格聯想起他曾經的職業經歷︱︱畢業於黑龍江省職工體育運動技術學院,打過籃球,做過體育老師,卻很容易忽略他下肢的殘疾。

走進那伽樹的客人,很容易被深烘咖啡豆的香氣吸引,卻並不一定知道這家店的另一個名號︱︱大陸首家無障礙咖啡集合店。

不是不人道,而是不知道

要仔細看才會發現,任家熠走路時「大開大闔」,他必須努力用一條腿帶動另一條腿前進。坐下和人交談,他的腰背完全挺直,趕上椅子的高度不合適,他的坐姿會傾斜一些,以保證身體還是呈一條直線︱︱這是僵直性脊椎炎在他身上留下的烙印。他的雙側髖關節接受過手術,有體內鈦合金的支撐,才得以重新站起來。

有一次出差,入住酒店的服務生看出他是身障者,幫忙搬行李時,也一把接過了任家熠手裡的枴杖。「您跟上我就行!」服務生彬彬有禮地加快腳步走在前面替他指引,留下任家熠有些尷尬地站在原地。「沒有枴杖,我跟不上啊!」聊起來,他不帶一點埋怨,「估計是我那枴杖看著沉,小伙子就幫我拿走了。很多人都是這樣,真心誠意地想幫助,但不太明白怎麼幫才合適。」

許多關注和致力於推動無障礙建設的人,常提起一句話:「不是不人道,而是不知道。」任家熠對此也深有體會:「大家日常見到身障者的機會太少了,對身障者的需求不夠了解。」

這也是他下定決心要開一家「無障礙集合店」的初衷。

撐起停靠歇腳的綠蔭

從前門大柵欄的胡同穿過來,沿街是兩排文藝氣質濃郁的小店面,那伽樹紅彤彤的門臉既融入其中,又與眾不同。

對很多人來說,「大陸首家無障礙咖啡披薩集合店」是個有些陌生的概念,但站在店門前,你就能體會到「集合」的意義,不是快餐和飲料的「集合」,而是面向各個身障人群的,各種無障礙設施的「集合」。

店鋪大門上方懸掛的風鈴,不光起到點綴作用,也是為視障顧客特意準備的,很多視障者能看到模糊的輪廓,頭頂叮咚作響的風鈴可以幫他們更加準確地定位。寬大的雙開門朝外開,門上畫著披薩、咖啡、探頭的卡通小貓,還有那伽樹的手語打法。店面左側的門墩兒下方,有個呼叫按鈕︱︱這個位置,普通人甚至不會注意,但乘坐輪椅前來的身障人士,伸手就能夠到,輕輕一按,馬上有店員跑來開門。門前緩坡也很有講究,傾斜的坡度和大門內側堅固的金屬扶手平行,輪椅沿緩坡而上,顧客就可以「無縫銜接」,扶著把手順暢地進店……

任家熠告訴記者,「那伽樹」是傳說中帶有治癒力量的神樹,樹本身又有「守護、溫暖、希望」的寓意,他給小店取名那伽樹,想撐起一方可以停靠歇腳的綠蔭。

一進店,左手邊牆上貼著材質堅固的「那伽樹無障礙導向圖」,上面的盲文凸起是用不鏽鋼製作,再一個點一個點鑲嵌上去的,保證視障顧客清晰可觸。再往裡走,還有一條供輪椅通行的坡道,通向吧台和消費區。店裡的餐桌是高度可調節的升降桌,其中一張自動升降桌邊上不放餐椅,輪椅可以直接在桌邊停下,「傷友們不用再挪到椅子上,把桌面調到合適位置就可以用餐了」。

「傷友」是大陸對身障人士更日常也更親切的稱呼,任家熠向記者介紹店內的陳設,最常提起的關鍵詞就是「朋友」,除了傷友,還有聽障朋友、視障朋友……如果哪個無障礙設施給他的朋友們帶來了實打實的便利,他就會兩眼放光地多說幾句。

最讓他「兩眼放光、滔滔不絕」的,是那伽樹的無障礙衛生間。空間大、設施齊備,馬桶和洗手池周圍有結實的扶手,各種號碼的成人紙尿褲擺在伸手可及的地方。「連衛生間裡的一個小木凳都是訂製的。」任家熠說。這些木凳的凳面是方形的,底部呈八字形,比一般的小凳子要沉許多,「因為截癱的傷友起身時,非常容易滑落摔倒,我們的扶手、小凳都足夠承壓,可以幫助支撐身體,保證他們的安全」。



隨叫隨到,卻不打擾

顧客反饋帶來力量

為了修好店裡的無障礙坡道,任家熠犧牲了百分之二十的營業區面積,但他不心疼。他覺得沒有這條坡道,那伽樹再大,也不能稱之為「無障礙集合店」,那就偏離了他的初心。

「老闆自己做無障礙的意識特別強,願意投入成本,甚至願意犧牲店內的面積來做這些。」杜鵬是任家熠的好朋友,從舊房改造的「毛坯階段」開始,參與、見證了那伽樹無障礙建設的全過程。

拿下無障礙設計獎項

杜鵬是坐在輪椅上接受採訪的,二十二歲大學畢業那年,因為脊髓瘤壓迫神經,情況緊急,他接受了一場大手術,也接受了從此站不起來的命運轉折。二○二○年,杜鵬被聘為北京二○二二年冬奧和冬季帕奧無障礙體驗員,參與了場館的無障礙建設和冬奧無障礙環境的監督驗收。現在,四十五歲的杜鵬是北京市無障礙監督體驗員,由他來為那伽樹的無障礙改造出謀畫策、監督把關,專業對口。

去年,那伽樹的無障礙設施拿下了大陸首次評選的「無障礙好設計」獎項,獲獎名單上還有北京大興機場的無障礙建設。一家小小的咖啡廳能與大型公共場所「並列」,杜鵬驕傲又欣慰︱︱從「主動脈」到「毛細血管」,逐漸普及的無障礙理念正在推動著整個城市「肌體」的健康運轉。

「盲道修成這樣,不會是盲人自己修的吧?要不乾脆讓盲人自己修吧!」這是脫口秀裡的段子,任家熠卻不是「一笑而過」。他請杜鵬來監督輪椅「上坡道」的細節;請中國盲人圖書館的義工給店裡的盲文標注把關;那伽樹聘請的首批員工中,有一位聽障咖啡師,名叫王蕊,店裡常有聽障顧客光臨,她可以用手語和客人順暢地交流……

所有這一切,目的只有一個:讓那伽樹的無障礙環境能夠經得起身障人士的檢驗。「我特別歡迎大家來『挑毛病』。」任家熠笑得一臉真誠。

為了我們考慮這麼多

不過,那伽樹從去年開業到現在,來「挑毛病」的朋友不多,探店打卡的倒不少。杜鵬和愛人成了店裡的常客,夫妻倆都是身障人士,知道對於傷友們來說,有一家可以「敞開了吃喝」的小店多麼難得。

「實用、舒適,不刻意地『特殊對待』,這是我們服務顧客的原則。」店員張莉榮用軟糯的南方普通話告訴記者。她是任家熠的朋友,在中國盲文圖書館做義工時,兩人因為一場殘健融合戲劇的排演活動而認識,公益理念上的相合讓她加入了那伽樹的初創團隊。每次去那伽樹,張莉榮都在,有時幫坐輪椅前來的傷友開門,有時幫牽著導盲犬進店的視障顧客指引座位,有時忙著翻台、忙著端小食和飲料。但更多的時候,她只是安安靜靜地守在吧台後面,提供一種「隨叫隨到,卻不打擾」的溫柔。

顧客的反饋總能給任家熠帶來力量,他是個對「自我感動」高度警惕的人,卻常常被客人感動。那伽樹曾經招待過一位來自四川的傷友,一進門,她先坐著輪椅,把店內各處轉了個遍,最後在任家熠面前停了下來。發現客人的眼裡噙著淚,任家熠有點不知所措,還沒來得及問,對方先開口了:「我沒想到一家咖啡廳能為我們考慮這麼多……」任家熠覺得,身障朋友的淚水和笑容,都是對那伽樹的信任。



新華社港台部供稿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