魚雷棒加持 轟出全壘打!

文/簡麗賢  |2025.04.24
277觀看次
字級
圖/ julia

文/簡麗賢 

美國職棒大聯盟於三月展開新球季,最熱門話題非「魚雷球棒」莫屬,這支「魔法棒」讓紐約洋基隊開季前三戰狂敲十五轟全壘打。辛辛那提紅人隊的克魯茲第一次採用魚雷棒,就締造連他都覺得不可思議的成績,單場敲出四安打、雙響砲、七分打點,賽後他讚揚魚雷球棒:「只想試試手感,效果卻超棒。」

酷似魚雷 命中率高



為何這支球棒被稱為「魚雷球棒」?主要是因球棒的造型酷似水中魚雷,一種在水中具有強大推進能力的軍事武器,可攻擊敵艦而爆炸。如果貼近運動休閒的生活,魚雷球棒也像保齡球瓶。一般傳統的球棒最粗位置在棒頭,若將最粗部分移至球棒最適合擊中球的「甜蜜點」(sweet spot),在甜蜜點增加木材質量,藉此放大甜蜜點,提升打擊者擊球命中率或球接觸甜蜜點的機率,能幫助選手獲得好成績。

魚雷球棒並非一夕誕生,而是經過擁有麻省理工學院物理學博士學位的研發人連恩哈特不停嘗試、反饋與修正,最後設計成造型如魚雷的球棒。最初,連恩哈特聽到球員的反應「擊球位置並非球棒最粗位置」,思索「該如何改造球棒?又能符合大聯盟對於球棒長度、質量的規定。」於是啟發連恩哈特顛覆傳統球棒的思惟,研發與改造這款新球棒。

洋基隊狂敲十五轟全壘打後,媒體紛紛報導這項魔法棒。連恩哈特接受大批媒體採訪時,受寵若驚地表示:「在物理學界,我還未受到這麼多的關注。我認為即使研發出魚雷球棒,關鍵還是打擊者而非球棒,面對投球該準備哪些揮擊功課。」

工善其事 先利其器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打棒球亦然,選手握有一支適合自己揮擊的球棒,又能發揮球棒甜蜜點的功能,相信有實力的打擊者必能掌握魚雷棒特性,轟出安打或全壘打。

研發出魚雷球棒,究竟蘊含什麼科學概念呢?先從甜蜜點談起。

甜蜜點也稱為甜蜜區,是指球棒最適合擊中球的位置或區域,具有較佳的碰撞效果,從物理學的角度說明,球被擊中後能獲得最好的飛行速度,碰撞的「恢復係數」最大,此位置一般在棒頭下方約10公分,會因球棒材質與形狀以及加工過程而略有差異。以打擊者而言,揮棒時,若球棒某個區域剛好打中球心時,打者感覺手的振動很小,或感受不到球棒受力,球就快速飛出。此區域即為甜蜜點。

以物理的能量觀點看待甜蜜點。我們可以把投手投球的能量加上打擊者揮棒的能量當成系統的總能量,當恢復係數愈高,代表打擊過程轉換成熱能的比率愈低;打中甜蜜點,球棒不振動,手也不會刺痛,消耗在球棒及人體的能量就較少,傳給球的動能就愈多,讓球飛得高又遠。

科技棒球 有效打擊



美國賓州州立大學的研究團隊曾做過棒球的力學實驗,提出甜蜜區球棒的振動模型,振盪中心位在甜蜜區;透過反覆實驗發現碰撞過程中,由球棒變形可測出振動頻率;棒頭附近有兩個相近的點,在球棒被撞擊時不致產生大幅度振動,這個位置大約在棒頭往下10公分的區間。實驗也得到一結論,握棒位置不同的兩名選手,如果採用相同的球棒揮擊棒球,甜蜜區會稍微不同。只要球觸擊在甜蜜區,不必使出很大力氣,照樣揮出高遠的球。

幾年前國內科展作品,高中生研究球棒與力的關係,運用音頻器測量擊中甜蜜點清脆的聲音,從每支球棒的「有效打擊區」內,分析擺動力造成的振動頻率,再算出球棒的甜蜜點。

設計魚雷球棒,凸顯球棒甜蜜點,讓打擊者掌握球棒正確擊球區域,其科學原理是重新分配球棒的質量,在擊球點周邊加入更高比例木材,改變打擊者握住球棒時的轉動慣量,加快打擊者揮棒速率,提升打擊成功率,不僅融和尖端物理與球棒創新,更重新定義「科技棒球」的真諦。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