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保意識的啟蒙書 悅讀《寂靜的春天》

文/羅智成( 詩人、作家、文化評論者 ) |2025.04.22
170觀看次
字級
圖/一爐香文化提供
圖/AI生成
圖/AI生成

文/羅智成( 詩人、作家、文化評論者 )

《人間福報》推廣讀報教育,特別推出【想讀】版面以饗讀者。本版精選《理想的讀本》國文篇內容,邀請學者導讀古今中外名作,帶領大眾深入經典,盼藉此提升讀者文學素養,在書香中拓展視野,探索人生智慧。



在這裡,我們介紹關於生態環境保護最重要的一本啟蒙書《寂靜的春天》。作者瑞秋.卡森在此想傳達的訊息,以及隨後產生的影響,如今已可在生活的各個領域清楚感受到。白話文學正式啟航不過一百餘年,就已經為我們累積了豐富的華人創作,但是它蘊藏更豐富的,則是用白話文翻譯的巨量世界文學與文化經典。從某個角度來說,學習高中國文的白話文,非常重要的目的之一,是建立我們和整個世界文明更密切的聯繫呢!



《寂靜的春天》是當代生態環境保護領域,影響極為重大的一部報導作品。作者瑞秋.卡森於1962年出版此書後,迅速獲得全世界重視,也引發廣大的議論。當時的美國總統甘迺迪當即要求「科學顧問委員會」對美國殺蟲劑的使用與危害進行調查,並在隨後證實了瑞秋.卡森的研究結論。

一部改變世界的著作

在《寂靜的春天》這本既優美又令人怵目驚心的作品中,作者以生動有力的文字、紮實的科學知識、周延的理路與充分的證據,娓娓陳述濫用殺蟲劑對於大自然的傷害,以及對人類的威脅。

為了消除人們不喜歡的昆蟲、害蟲或雜草,美國自上個世紀四、五○年代便開始大量、大面積的使用、噴灑殺蟲劑或農藥。其結果造成了對大自然各種直接與間接的傷害,更透過物質循環以及食物鏈的作用,擴大、延續了這些傷害。

水、土壤、還有植物,這些幾乎是所有生物賴以維生的資源,但在化學藥品無節制的使用之下,受到不同程度的汙染,可以想見的是,仰賴他們生存的動物便更災情慘重了!

問題是,在付出這樣的代價之後,最初的目的──消除病蟲害,仍往往無法達成;在短期的效果之後,這些比我們適應地球更久的昆蟲紛紛捲土重來,迫使用藥的劑量與次數不斷攀升,結果反而強化了這些害蟲的抗藥性。

相反地,那些無辜的生靈,例如各種珍貴、美麗的鳥類,卻因為殺蟲劑的無所不在而面臨滅絕的命運,河流和河水中的魚類也受到池魚之殃。這些受害或被汙染的生物,最終產生的苦果都指向了始作俑者的人類。

與殺蟲劑或農藥的頻繁接觸,以及食用了這些被汙染的水、植物與動物之後,人類也開始生病甚至死亡了!原本研發出來要消滅昆蟲的種種有毒化學物品,最後反而倒過來,侵入、傷害人類的細胞,改變人類的基因,降低人體的生育能力、排毒能力、免疫能力,並且引發各式各樣的癌症。

瑞秋.卡森對這一切現象做出翔實的報導,提出有力的分析與批評之後,也發出深沉的呼籲,提出許多新的觀念與建言,例如「生物防治法」、例如「重視生態平衡」、「共享地球才是永久解決之道」,這些都啓迪了許多人的生態環境意識,促成許多國家環保法規的制定;1967年瑞典率先成立「環境保護署」,1972年聯合國通過著名的《人類環境宣言》,環境保護已是當代人類重要的普世價值。

消失的鳥鳴──知更鳥的警示

《寂靜的春天》第八章〈不聞鳥鳴〉的前段,是全書當中最為優美、最能引發共鳴的章節,也和本書書名與第一章序論的主旨相呼應。

在第一章〈明日寓言〉中,作者是如此想像生態浩劫的:「……大地陷入奇怪的寂靜。比如鳥兒,哪裡去了?許多人談到鳥,一臉困惑與不安。後院的餵鳥架沒有鳥光臨,少數還能看到的鳥兒奄奄一息,抖得很厲害,飛不起來。那是個沒有聲音的春天。

而在〈不聞鳥鳴〉的開頭,作者宛如要應驗第一章的不祥預言,生動描繪出一幅陌生而又詭異的景象:原先大家熟悉的鶯聲燕啼、百鳥齊鳴的盎然生機,不知何時消失了!

平凡的家庭主婦們充滿困惑、焦慮的信件,是這些景象的見證者:「這個城鎮幾乎沒有知更鳥和椋鳥,山雀已有兩年沒光臨我的餵食架,今年紅衣鳳頭鳥也不見蹤影……」「突然間,他們在八月的第二個星期全部不見了……」接著,更多的媒體報導,以及更多見證者的發言,強化了這詭異景象的真實性與普遍性。

在第二節,作者以知更鳥的遭遇作為所有鳥類命運的象徵。知更鳥是美國人相當熟悉,而且頗受歡迎與重視的鳥類,因為牠代表著春天的降臨與漫漫寒冬的結束,因此總被殷切地期待著。當讀者開始關心知更鳥不幸的遭遇時,作者一步步帶出牠們銷聲匿跡的原因。這一切竟是起因於:人類想要阻止榆樹疫病的蔓延。

榆樹是一種樹形氣派、優美,在美國十分常見的喬木。但是一種由歐洲傳入的真菌卻嚴重威脅著它,侵入它的導管,藉由破壞或堵塞,讓它枯萎、死亡。傳染真菌孢子的是一種棲身於榆樹,叫做「榆樹樹皮甲蟲」的昆蟲,很自然的,城市當局便想到以密集噴灑殺蟲劑的方法來消滅這些病媒甲蟲。

不久之後,已死和垂死的知更鳥便大量出現了……但是知更鳥中毒的原因並不是直接接觸了殺蟲劑,而是吃了被殺蟲劑汙染的蚯蚓。大自然的邏輯,人類真該虛心學習啊!

但是搶救榆樹真的需要鋪天蓋地的噴灑殺蟲劑嗎?瑞秋.卡森在本章的後半段提出東部地區的經驗作為對照。例如,紐約州的做法是隔離病株,也就是迅速移除、消滅所有患病或受感染的樹木,結果效果更好。

科學與文學的交融

讀《寂靜的春天》,我們會隱約發現到作者鋪陳的書寫模式:一開始是某個事件的現場或某個現象的具體描繪,像親臨其境的主觀鏡頭,讓讀者投射在那樣的場景之中,產生切身之感;再把鏡頭拉開掃視,呈現這些事件或現象的普遍或惡化程度;再像推理小說一樣,從兇案現場的線索中抽絲剝繭,提出這些問題發生的原因與過程,更深入提出學理、統計與實驗的證據,最後再用她貫穿全書的立場與觀點對這整個事件做一次說明。

《寂靜的春天》的確不是一部容易被定位的作品;在這當中有描述、有感慨、有推理、有雄辯,還有更多的關懷與呼籲。我們可以說它是一部有著豐富的科普知識、翔實的深度報導、詩人般的細膩敏銳、傳道者般的熱情信念的經典作品。它的力量來自於:

豐富的知識:《寂靜的春天》有著非常濃厚的科普書籍特點,在每一項理論的說明或現象的描述中,都會深入淺出、不厭其煩地介紹許多相關的科學知識,包括殺蟲劑的化學、各種動植物的生物學、癌症的起因及細胞的病變等等。

大量的證據:透過資料的收集、現場及專家的採訪,瑞秋.卡森所報導的事件與發生的原因,都有豐富的事實證據。

周密的思維:處理這麼多繁雜,甚至有時看似不相干的事件,理出曲折卻環環相扣的因果關係,活用知識、提出質疑、破解謊言、辯解主張,都需要周密而有條理的思維。

知感兼具的寫作技巧:為什麼是瑞秋.卡森,而不是其他人寫出《寂靜的春天》?在這本書之前,她已經出版過三本優美動人且十分暢銷的自然寫作書籍。她和大自然的美景與形形色色的精靈朝夕相處,早已心靈相契,化為文字,特顯自在、熟稔、清晰。

不只如此,即使面對枯燥的資訊時,她也有訴說的本事,能將之轉化為動人的修辭。例如本章節後段,瑞秋‧卡森提到了其它更多的殺蟲劑受害者:鷸、鶇、鷹、鶚、燕、雀……尤其是作為美國國鳥的白頭海鵰,也瀕臨滅絕。當作者把受害鳥類的名稱、習性、美麗造型或跟人類相處的情形一一列舉、陳述時,我們彷彿看見一份冗長而令人疼惜的受害者名單,很難不被這巨大的損傷所感染、觸動。

《寂靜的春天》還有其他許多優點,真誠建議你找一本,從頭到尾把它看完,你會發現這一位在清朝末年就出生的美國女性,竟然對於二十一世紀的我們還可以有這麼多的啟發。

摘自《理想的讀本.國文一》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