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柯曉彤(癌症關懷基金會營養師)
清明節吃潤餅是台灣特有文化,傳統潤餅熱量一份約四百大卡,兩張潤餅皮包裹蔬菜、豆干及炸蛋酥,最後撒上花生糖粉,有些潤餅甚至會另加油麵,以增加飽足感,這樣熱量恐逼近一個便當。近日食安問題連環爆,許多人開始傾向自己做料理,這次營養師來分享五招,讓各位讀者們在家也能輕鬆製作出安全又健康的潤餅。
第一招▼醣類代換
有血糖疾病及正在體重控制的讀者們尤需注意。潤餅的餅皮、糖粉及油麵等都屬於醣類,也就是我們常說的澱粉類。若有吃到,當餐或其他餐次中的醣類食物需減量,避免攝取過量。食材部分,可以選擇高纖雜糧餅皮,而油麵本身已含油脂,建議汆燙不要油炒,以減少油脂攝取量。另外,清明時節也會吃到的草仔粿、紅龜粿,是使用精製的米粉製作,食用後易造成血糖快速上升,因此也提醒大家,需適量食用。
第二招▼補充蔬果
蔬菜富含維生素、礦物質、植化素及膳食纖維,建議選擇新鮮且多色的蔬菜做搭配,如:高麗菜、胡蘿蔔絲、香菇絲、芽菜、豆芽菜等,可以汆燙或水煮方式,減少用油量。潤餅常會另加糖粉作提味,建議改用水果替代,可以提升健康度也增加口感。若潤餅當正餐,可再準備一道燙青菜或現榨蔬果汁(不過濾渣),補足蔬果量,會更加營養均衡。
第三招▼少油烹調
潤餅內餡常會加炸蛋酥或其他炸物來增加口感,可改用汆燙豆干絲或水煮蛋等,減少身體負擔,而潤餅中的蛋白質通常偏少,建議可以搭配無糖或低糖豆漿,可獲得優質蛋白質並增加飽足感。
第四招▼慎選調味
潤餅中常會加入花生糖粉增添風味,然而並不建議選擇含精製糖的調味粉,因攝取過量精製糖,容易造成肥胖、代謝異常、齲齒、情緒不穩及影響血糖控制,建議選擇無加糖調味的堅果粉/醬、海苔粉或香椿醬取代。堅果種子類富含單元不飽和脂肪酸、維生素E、纖維質、礦物質(如鉀、鈣、鋅、鎂)等營養素,但考量其熱量較高,讀者們可遵循每日飲食指南建議,每日攝取一匙堅果種子類份量進行分配與攝取。
第五招▼食安五要
清明時節於春夏交際,氣候溼熱,不利於食物保存,請把握食安五要原則:「要洗手、要新鮮、要生熟食分開、要注意保存溫度、要徹底加熱」。確實洗手,戴上手套製作;食材選購請選擇聲譽良好廠商,當令新鮮、包裝完整者;生熟食應分開處理及保存,可使用不同顏色或形狀的器具做辨識;食物保存危險溫度帶介於七至六十度之間,許多細菌在此段溫度間能快速生長繁殖,因此完成料理後應盡快食用,也需避免祭拜過久,產生食安疑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