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海熱浪衝擊海洋食物鏈。圖/法新社
研究呼籲重視深海熱浪對海洋生態的影響。圖/法新社
編譯/潘楠慕
氣候變遷導致海洋熱浪愈加頻繁,衝擊全球海洋生態,根據澳洲與中國大陸合作的一份研究,發生在深海的海洋熱浪可能被「顯著低估」,突顯在抗暖化對策上,一個長期被忽視的領域。
中、澳國家研究機構「中國科學院」和「澳洲聯邦科學與工業研究組織」(CSIRO)共同進行的這份研究,利用全球超過200萬筆海洋溫度觀測數據,分析海洋熱浪發生頻率與強度,發現超過100公尺深海域發生的海洋熱浪,80%與表層熱浪無關,意味著這些深海極端溫度事件是獨立發生的。
海洋熱浪指的是海洋中、長期維持高溫的現象,這些事件可能嚴重破壞海洋生態系統,例如影響珊瑚礁健康,導致海洋生物棲地變遷。過去大部分的海洋熱浪研究主要依賴衛星監測海水表面溫度,著重海洋表層變化,CSIRO研究員馮鳴(Ming Feng)說:「這項發現使我們更深入了解,海洋表面下的極端溫度事件頻率與強度,以及其可能的影響。」
這份在《自然》(Nature)期刊發表的報告指出,深海熱浪更值得關注,也更令人擔心,因為將影響整個海洋生態和食物鏈,隨著全球暖化加劇,這類熱浪愈加頻繁,正造成「災難性的生態與社會經濟衝擊」。
研究團隊也強調,海洋洋流、尤其是渦流,對深海熱浪發生過程的影響。研究認為,渦流是造成深海熱浪的一個主要因素,也會影響海洋酸化、含氧量與養分濃度,了解渦流等因素如何驅動深海熱浪,將有助於改善對這些事件的評估與預測,進而研擬更有效的氣候變遷因應對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