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雲大師全集⑲【佛教管理學①】《玉耶女經》的婦女管理學①

文/星雲大師 |2025.03.22
524觀看次
字級
圖/123RF
一個人的內在美要有慈悲、智慧,能忍耐、包容,可以和睦大眾、讓人接受。圖/Pexels

文/星雲大師

前言

在人類的世界裡,占有半數人口的女人,跟男人相比,不差絲毫,甚至比男人重要;所謂每一位成功男人的背後,都有一位偉大賢慧的女人,如:歷史上以孟母為首的四大賢母、諸葛亮的妻子黃月英、唐朝的長孫皇后、宋朝的梁紅玉、明太祖的馬皇后、清朝的孝莊皇太后等,都是歷史上明君將相背後的重要推手。

女性有著細心耐煩、溫和謙遜的特質,善於表達,行事也比較圓融;但長久以來,在某些文化領域,女人卻得不到平等的待遇。在佛教《玉耶女經》裡面,佛陀對婦女言行舉止的指導方法,很值得當今婦女的參考,今敘說如下:

一、玉耶女禮佛因緣

佛陀時代,用黃金鋪地建立祇園精舍的須達長者,共有七個兒子,最小的兒子迎娶王舍城護彌長者的女兒玉耶女為妻。玉耶女長得姿容秀美,楚楚動人,但他自恃自己的美麗,不但對公婆不孝順,就連丈夫、親友也不放在眼裡,眉目言談間,還常有輕慢侮辱的意思。須達長者原本和樂的家庭,就因討了這一門媳婦,不時發生無謂的糾紛,歸結原因,都是為了玉耶不能善盡婦道,沒有女子賢淑的德行。

須達長者對這件事非常失望傷心,想到六個兒媳都能融洽相處,沒想到本是大家閨秀的玉耶女,反而這麼目無尊長。他常要子媳們不時的到祇園精舍去聽聞佛陀說法,唯有玉耶女不肯前去。玉耶女的傲慢,讓須達長者常常想用棍棒責罰,希望他能悔改。但每次當玉耶女知道公公有這樣的想法時,他就哭鬧不休,吵著要回娘家。

須達長者知道教化玉耶女,除了佛陀以外,誰也沒有辦法。但玉耶女最不高興和佛陀相見,也不願聽佛陀說法,須達長者實在沒有辦法了,只好來到祇園精舍求助佛陀,對佛陀稟告說:「慈悲的佛陀!我今天有一件事情不能不來請佛陀幫忙,本來家醜不可外揚,但佛陀是我們眾生的慈父,也只有佛陀的智慧威德,才能調伏剛強難化的眾生。弟子一共生有七個兒子,六個兒媳都能孝順賢慧,唯有第七個兒媳玉耶女,長得絕頂聰明美麗,但他驕慢異常,時時出言不遜,侮辱尊長。我們本想帶他來請佛陀開示,但愚痴遮蓋他的心靈,他非但不信,而且毀謗佛陀。他以為人生就是享樂第一,美貌第一,愛情第一,除此他什麼都不關心。我們沒有什麼辦法可想,只得請求佛陀慈悲,度化我這個頑強的兒媳。」

佛陀察知須達長者的心,雖然每天有這麼多人來精舍聽聞佛法,但想到須達長者護持佛教的誠意,當即說道:「玉耶女既不願前來,你又對他這麼愛護關心,那麼,我明天就到你府上去拜訪一趟吧!」須達長者聽到佛陀要光臨他的家裡,驚喜感動得老淚橫流,當即奔向佛陀座前,頂禮佛足。

二、玉耶女「照心的鏡子」

隔天,佛陀帶領弟子到達須達長者的府上,長者是當地的大戶人家,房屋精緻寬闊。當佛陀與隨從弟子一到長者的府中,長者夫婦以及七個兒子、六個媳婦都出來環繞佛陀三匝,以示歡迎,唯獨玉耶女沒有出現。

其實,當佛陀在客廳坐下來之後,玉耶女就聽說公公最尊敬的佛陀來到家裡,雖然他不肯信奉佛陀,但因好奇心使然,很想看一看佛陀究竟長得什麼模樣,於是玉耶女就躲在門縫裡,偷偷地往外面瞧,想看看佛陀是什麼樣子。就在這個時候,佛陀運用神力放出萬道金光,照得所有的牆壁如透明的玻璃,這時大家都看到玉耶女偷偷在佛陀身後的門縫裡偷望著佛陀。

玉耶女對佛陀雖有反感,但一見到佛陀的相好光明,過去的反感都一掃而光。他知道自己的身體已隱藏不住,看到佛陀就在面前,羞恥之心油然而生,突然感到很難為情,只好勇敢地走到佛陀面前,向佛陀懺悔說:「佛陀!對不起,今天看到您,覺得十分有福氣、也很榮幸。」

佛陀看到玉耶女就對他說:「玉耶女,難得你跟我見面,我有一面銅鏡,想送給你當作見面禮。」玉耶女接受了佛陀送給他的銅鏡,一照之下大吃一驚,因為銅鏡裡面的玉耶女非常的醜陋,他驚呼地說:「我的相貌怎麼這麼醜陋!」佛陀說:「不是的,玉耶女!你很美麗,但那只是外在美;這個銅鏡不是照你的外表,而是照你的心,是照心的銅鏡。你的心就跟銅鏡裡的像一樣,嬌容美貌是外在美,外在美是假相,內在美才是真相。」

玉耶女一聽,馬上請求佛陀說:「佛陀!請您慈悲教導我,如何才能擁有內在美呢?」佛陀告訴玉耶女:「一個人的內在美要有慈悲、智慧,能忍耐、包容,懂得尊重他人、謙虛有禮,可以和睦大眾、讓人接受。一個女人要培養這些內在美,就要做到五種婦女之道。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