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哉斯土】本土風情教堂──雲林莿桐樹仔腳天主堂

文/潘憲榮  |2025.03.21
228觀看次
字級
懷舊古甕盛裝聖水。圖/潘憲榮
八角形天主堂宛如一座古廟。圖/潘憲榮
祭台同樣融入東方風格。圖/潘憲榮

文/潘憲榮

建築是一種生活美學,也是一種心靈與空間的對話,只要用心,就能營造出美景。

莿桐樹仔腳天主堂,是雲林縣內第一座天主教堂,創立於一八九○年,至今已有一百三十五年的歷史。值得一提的是,此座教堂於二○一七年被設立為「大聖若瑟朝聖地」,且由於建築外觀散發濃濃本土風味,吸引了絡繹不絕的朝聖人潮。

莿桐早期為重要商旅往來的聚落,開發甚早,清代《彰化縣志‧津渡》即有相關記載。當年因樹仔腳設有渡口,自然形成海陸往來的重要通衢,帶來繁榮景象;清朝中葉之後,相繼有熱心的傳教士進入佈道,無私無我的精神,也留下耐人尋味的足跡。

遠遠望去,莿桐樹仔腳天主堂的中式廟宇牌樓和八角形建築相對應,宛如是一座傳統古廟,讓人備感親切。特殊建築造型搭配綠色屋頂,與一般西式建築風格的教堂截然不同,尤其在靜謐的農村,彷彿是一座心靈燈塔,帶來平安與喜樂。

堂區大門入口的牌坊標示「大聖若瑟朝聖地」,以「聖若瑟」為名的朝聖地,極為少見。當年,前副總統陳建仁曾親臨致詞,表示:「大聖若瑟作為耶穌基督的義父、聖母瑪利亞的淨配,一直以謙卑、毅力、勤勞的態度照顧家庭,這種精神值得我們學習。」

的確,聖若瑟懷抱慈愛、刻苦的襟懷,默默為家庭奉獻心力,陪伴耶穌成長,淡泊一生的行誼,令人欽佩。父親在傳統的角色中,扮演的是家庭的支柱,不計辛勞、默默付出,也因堅強的人設,常常被疏忽;而聖若瑟朝聖地,即是傳達對父親這個角色的關懷與肯定。

教堂大門有一大片彩繪玻璃,呈現耶穌聖家的溫馨樣貌。走進內部,挑高的八角形天花板,以木頭架構成蒼穹的寬闊感。祭台前布置十字架和聖體龕,兩側各有聖母瑪利亞與聖若瑟的塑像,散發出祥和溫馨的氛圍;祭台旁,還放置了一罈以懷舊古甕儲存的聖水,供教友取用。四周牆上掛有耶穌受難木雕,精巧的工法,讓人更能體會耶穌當年受苦受難的景象。

更特別的是,教堂二樓設有神主牌,牌位上方書寫「孝思堂」,兩旁則是「安息主懷、永福常生」,牌位前方放置一具香爐與一對長明燈,宛若傳統神明廳的擺設。慎終追遠、克盡孝道,是我國固有的傳統美德,在這裡,可以點燃一柱馨香,祈祝先人榮歸天家、永享安樂,融入在地文化的宗教禮儀,更能獲得認同。

在時代的動盪變化中,宗教發揮了淨化心靈、撫慰生靈的力量。莿桐樹仔腳天主堂連結在地文化,踐履耶穌博愛精神,也為純樸農村注入源源不絕的生命力。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