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殿區林立的柱子。圖/陳雲和
古羅馬圓形劇場。圖/陳雲和
文/陳雲和
龐貝古城位在義大利南部,拿坡里東南方二十公里處的維蘇威火山腳下,建於西元前六百年的古羅馬時期,原本是一座繁華的城市。
鄰近的維蘇威火山屬於圓錐形層狀火山,由無數熔岩不斷堆積形成,熔岩黏稠性較高,爆發後蔓延不遠即冷卻硬化,瞬間就可造成嚴重災難,因而被稱為歐洲最危險的火山。西元七十九年,維蘇威火山大爆發,噴出熔岩、蒸氣、火山灰及火山碎屑,將整座龐貝城淹沒在厚達六公尺的熔岩灰下,從此繁榮的龐貝文明成為一種傳說。
直到十八世紀,考古學家從深厚的火山灰中陸續挖掘,龐貝古城終於再度呈現在世人眼前。廣場周圍聳立著神殿、凱旋門、元老院、大會堂等遺跡,規畫有序的棋盤式街道上,豪華別墅的牆面仍可見人物或花鳥的彩繪,甚至日用器皿都被保留了下來,連商店的招牌也清楚可見。
龐貝遺址,使我們能近距離接觸並認識古羅馬人的生活,可以說是一座完整的活化石。也因此,龐貝城考古區於一九九七年被登錄為世界文化遺產。
二○二四年春天,我跟團前來遊覽。走進古羅馬廣場,穿梭在神殿、凱旋門、大會堂、元老院等遺跡間,這裡曾經是古羅馬時期人民集會、演說、選舉的場所。成排林立、高低不一的石柱,讓我腦海浮現出古羅馬神殿莊嚴宏偉的景象。
行走在主街道的石板路上,兩旁是麵包店、餐廳、小酒店的殘存垣牆,可以想見幾千年前龐貝城的繁榮景象;棋盤式縱橫交錯的街道,也可看見古羅馬對一座城市的精心規畫。
當初挖掘龐貝城時,找到非常多被火山灰包覆的骸骨,專家用石膏灌入軀殼做成鑄像,集中安置在一個區域,有單人俯趴、有男女相擁、有父母趴護孩子等臨終前的肢體姿勢,令人怵目驚心。之後,一路來到可容納五千人的圓形劇場,我試著想像古羅馬人聆賞歌劇的歡樂場景,才稍稍沖淡了內心的陰鬱。
龐貝遺址在考古專家的挖掘與用心保護下,讓世人有機會見到封存千年的藝術與建築,也讓龐貝文明不再只是傳說。走在古城遺跡上,感覺世事流轉變遷,真是不可思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