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創之旅】遇見麗江古城

文/記者王長山、字強 |2025.03.08
634觀看次
字級
遊客遊覽麗江古城。圖/新華社
沐浴在霞光中的麗江古城。圖/新華社
麗江市玉龍雪山景區藍月谷風光。圖/新華社
小學生在麗江古城納西象形文字繪畫體驗館學習東巴文、東巴畫。圖/新華社
麗江古城是世界文化遺產和「茶馬古道」重鎮。圖/新華社

文/記者王長山、字強

走遍了千城萬鎮,麗江古城是獨特的相遇。

青石板上,達達的馬蹄聲早已遠去。可是,那個鮮活的麗江古城,總會吸引你走來和遇見。

品味詩和遠方,麗江古城是不能錯過的篇章。

漫步巷道石橋、走進詩禮人家、感受漫卷書香,一個形神俱妙、文韻悠揚的麗江古城撲面而來。

古城綻芳華

民房群落瓦屋櫛比、百橋千巷清流繞坊。走進麗江古城,便是走進了建築大觀園。木府猶有「宮室之麗」,萬古樓立城市之巔納萬千氣象,徐霞客紀念館再現「中華游聖」麗江情緣……一處處故地舊址藏珠蘊玉,閃耀著歷史的光芒,講述著古城的前世今生。

八百多年前,納西族先民聚於玉龍雪山下,建造屋舍,開墾農田。後經一代代人努力,麗江古城日豐。如今,它涵蓋大研古城、白沙民居建築群和束河民居建築群,僅在大研古城,就有三千多座民居院落如珍珠般散落分布。

一九五一年,麗江古城守護者作出「保留古城,另闢新城」的決策,讓它驚世的容顏得以被溫柔相待;一九九六年,地震恢復重建後古城基本格局不變,核心建築仍存,保存了歷史原真;一九九七年十二月,麗江古城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歲月洗盡鉛華,古城綻放芳華。

大研古城裡,三坊一照壁、四合五天井、一進兩院等建築格局,盡顯文化特色和天然之美;泉水穿街繞巷,滋潤草木,孕育靈氣,三百五十多座石橋串連民居和巷道,「小橋流水人家」成就了「高原姑蘇」的榮耀。

三眼井是麗江古城特色之景。智慧的納西族先民利用地下泉源,依照地勢高差建成上、中、下三個井池,上池取水飲用、中池洗菜、下池浣洗衣物,三池相連,各盡其用。當地居民至今遵守這一約定俗成的規矩,踐行著節水愛水的優良傳統。

民居建築是麗江古城的根。從整體看,古城建築群依山傍水、順坡就勢、隨水布局;從近處看,屋舍縱橫交替、高低錯落、有開有闔;從細處看,家家流水、戶戶植綠,方寸小院大有天地。流動的城市空間、充滿生命力的水系、尺度適宜的民居建築和獨具特色的民族風情……這正是麗江古城原本的「筋、骨、肉」,是其作為世界文化遺產、國家歷史文化名城的內核所在,也是當地政府竭力保護的精華。

「宅院保持百分之八十以上的原貌,木雕堪稱一絕。我們生活在這裡,院落就是活的,歷史就可觸摸。」阿六叔的話語聲迴盪在恆裕公民居博物館裡。這個「四合五天井」格局的納西民居院落始建於一八七五年,為阿六叔家世代居住和經商所用。二○一○年,恆裕公民居博物館免費向社會開放,如今已成為遊客體驗古城活態民居文化的打卡地。

愈來愈多的老院落「活」了起來。麗江古城恢復特色民居、名人故居歷史原貌,重建木府古建築群,打造方國瑜故居、王丕震紀念館、納西人家、納西象形文字繪畫體驗館等三十個文化院落,為文化傳承打造新的場域,為遊客深度了解麗江提供新的視角。

文脈永流傳

人潮湧動中,麗江古城的一處牌坊上「天雨流芳」四字格外引人注目,其納西語諧音為「去讀書吧」。

明清時期,麗江古城即興辦學堂,讓當地各族群眾廣泛接受文化教育,「天雨流芳」便是那時留下的佳話。進入現代,兼容並蓄的中華文化在麗江古城大放光彩。

「世界記憶遺產」東巴古籍文獻、「活著的象形文字」納西象形文字、「音樂活化石」納西古樂……文化是麗江古城的魂,一張張亮麗的文化名片,吸引天南海北的知音來讀懂它。被寫進書裡、被拍成電視劇、被歌賦傳唱……「沒有圍牆」的麗江古城,承載著各類文化匯聚、碰撞、出新。

在大研納西古樂會,八旬老樂師和「○○後」青年演員同台演奏;在納西象形文字繪畫體驗館,來自大城市的小學生和當地小「傳承人」聚在一起,學習東巴文、東巴畫;在雪山書院,眾多知名學者、文化名人講學授藝……麗江古城文脈悠遠,弦歌不輟。

「每一個文字、每一幅畫作、每一個符號、每一抹色彩,都有特定的文化內涵,是中華民族燦爛文化之林里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納西象形文字繪畫體驗館館長和閏元每天都要為廣大遊客講解東巴文字、繪畫、歷史,教遊客寫東巴文字。他說,文化傳承需要一代代接力,自己會一直堅持下去。

世界文化遺產的價值凝聚在古城一磚一瓦之間,更以鮮活的方式滲透在群眾的點滴生活裡。近年來,麗江古城積極舉辦民謠、文學、美術、動漫等多類主題活動,孵化「新文化名片」,激活多元融合創新要素,打造古韻新風,為文化遺產傳承發展和活化利用注入新動能。

煙火氣、人情味

旅遊舒適之地

傍晚時分,麗江古城麗水金沙廣場上,隨著民族歌曲響起,身著民族服飾的本地民眾不約而同地在音樂聲中手舞足蹈,一些遊客也加入到舞蹈隊伍之中,大家手牽手,踏著舞步,歡笑聲不斷。在現場「打跳」的安徽遊客陳凱說,外地遊客和當地群眾一起跳、一起笑,感覺很放鬆,不僅可以體驗少數民族歌舞文化,也能鍛鍊身體,還能交到真心的朋友。

集景區、社區、遺產於一體的麗江古城,正積極構建各方共建共治共享的「古城共同體」,兩萬多名原住居民、五千多戶商戶、成百上千萬遊客和諧共融。有學者說,歷經八百多年風霜雨雪的麗江古城,不僅未被摧殘,反而實現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的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走出了一條文化遺產保護與經濟發展相協調的可持續發展之路,為城鎮類世界文化遺產保護與發展提供了一種可供參考的「中國方案」。

和諧交往交流交融

麗江古城何以長盛?答案不外乎一個「和」字——古城建築本體是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傑作,文化之盛和商旅之興是各民族和諧交往交流交融的結晶。

馬蹄印嵌入石板路、銅鈴聲飄蕩四方街……作為「南方絲綢之路」和「茶馬古道」重鎮,麗江古城自古就客商雲集、商貿繁華,來自青藏高原的馬匹、羊毛、皮革、藥材和來自內地的茶葉、鐵器、鹽、糖、糧食等在此集散流通,各個民族的同胞更是在此和諧共居。

如今,麗江古城旅遊業持續興盛,餐飲、住宿、手工藝品、演藝等業態豐富多樣,愈來愈多的年輕人在此創業,追逐夢想,投身東巴文化、納西古樂、民間手工藝等民族文化傳承弘揚工作。5G、物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區塊鏈等新技術運用場景,讓麗江古城更智慧、更年輕。

同心攜手建設古城

當前,麗江古城正大力發展「動靜皆宜,晝夜精采」的文化遺產遊,不斷增加古城特色文化院落、場景,增加文化看點、街景地標,常態化開展節慶、民俗、主題文化活動,營造濃厚文化氛圍,為遊覽者帶來美好體驗,吸引世界各地遊客紛至沓來。

「麗江古城富有煙火氣、人情味,讓人感到自由、舒適。」「八○後」天津姑娘陳秋男是二○二○年來到麗江就不走了的遊客,在古城經營客棧、咖啡店、餐館。如今,她跟許多「新麗江人」一樣,樹牢「主人翁」意識,同心攜手把古城建設得更好。

古城邊,雪山光耀奪目;古城裡,花木常豔常青。歲月如流,萬千遊客走過街巷。麗江古城始終以開放包容、承古拓新的姿態,給每一位相遇之人篤定的溫暖。

新華社港台部供稿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