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胃炎患者應選擇質地較軟、易消化、低脂肪的飲食,燉煮軟爛的蔬菜,如南瓜、胡蘿蔔。圖/123RF
【記者陳玲芳台北報導】大家都知道全穀類、高纖蔬菜、堅果屬於健康食物,但如果你的胃正在發炎,吃錯了可能會加重不適,影響修復!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中醫師林舜穀,特別提醒慢性胃炎患者,「這些」健康食物最好不要吃。
林舜穀中醫師說,雖然未精製穀物、高纖維蔬菜、堅果等食物通常被認為對身體有益,但對於慢性胃炎患者,這些食物可能會增加胃部負擔,甚至加重症狀。「為何不能吃?」以下是他詳細整理的生理機制與原因:
一、 未精製穀物
一般好處:未精製穀物富含膳食纖維,有助於腸道健康,促進腸道蠕動,幫助排便,並穩定血糖。
慢性胃炎患者:「纖維含量高,影響胃排空」:慢性胃炎患者的胃黏膜可能受損,導致胃排空時間延長。未精製穀物的高纖維特性會讓胃部工作更辛苦,加重消化不良、胃脹氣或胃痛的症狀。
「粗糙質地可能刺激胃壁」:相較於精製穀物(如白米、白麵包),未精製穀物含有較多的麩皮,質地較硬,可能摩擦已經受損的胃黏膜,增加胃酸分泌,甚至引發炎症反應。
二、高纖維蔬菜
一般好處:富含不溶性纖維,可促進腸道蠕動,預防便祕,並有助於降低膽固醇與穩定血糖。
過多纖維 恐增胃酸分泌
慢性胃炎患者:「不易消化,導致胃部負擔增加」:高纖維蔬菜特別是不溶性纖維(如芹菜、韭菜)需要較長時間消化,容易滯留在胃中,對胃動力較弱的患者(如胃排空延遲者)造成脹氣、飽脹感甚至反酸。
「可能產生過多氣體」:花椰菜、高麗菜等十字花科蔬菜含有較多的低聚醣,這些物質會在腸道內發酵,產生氣體,使胃部不適加劇。
「纖維質可能刺激發炎的胃黏膜」:當胃部發炎時,過多的纖維可能會增加胃酸分泌,或因為較難消化的特性,使胃壁受到更大的機械性刺激,導致胃痛或不適感加重。
三、堅果
一般好處:堅果富含健康的不飽和脂肪酸、蛋白質、維生素E及礦物質,有助於心血管健康、抗氧化及大腦功能。
燉煮軟爛 減少胃部負擔
慢性胃炎患者:「高脂肪影響胃排空」:堅果的脂肪含量高,而脂肪會延緩胃排空,使食物停留在胃內更久,導致胃脹氣、消化不良,甚至可能刺激胃酸分泌,加重反酸或胃灼熱。
「較難消化,可能損傷胃壁」:堅果的外皮與纖維含量較高,質地較硬,咀嚼不充分時可能形成較大顆粒,進入胃部後對發炎的胃黏膜產生摩擦,甚至可能導致胃部微小出血或不適。
「可能含有組織胺,誘發胃酸分泌」:部分堅果(如花生)含有較多組織胺,可能刺激胃酸分泌,進一步刺激胃壁,讓慢性胃炎症狀加劇。
因此,慢性胃炎患者應選擇質地較軟、易消化、低脂肪的飲食,例如精製穀物(白米、白粥)、燉煮軟爛的蔬菜(如胡蘿蔔、南瓜)、低脂蛋白質,並避免大量攝取未精製穀物、高纖蔬菜及堅果,以減少胃部負擔並促進修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