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毛蔚領
舜帝時,大禹用疏導法解決洪水帶給百姓的危害,完成舜帝交付的水利工程任務,如孟子所言:「禹疏九河,瀹濟漯,而注諸海;決汝漢,排淮泗,而注之江,然後中國可得而食也。當是時也,禹八年於外,三過其門而不入。」故而,舜帝就將帝位禪讓予極獲百姓愛戴的大禹。
繼位後,大禹將天下分為九個區域來管理,也經常出外訪查民情。
有一天,在路上遇見被押送的罪犯,大禹連忙下車詢問他們犯了什麼過錯,聽完後竟然落下淚來。
左右隨從見狀,說:「犯罪的人不守法令,理當受審判刑,您為何難過落淚呢?」
大禹說:「堯舜為君的時代,以德行感化人民,人民善體君心,故能安分守己,不做違法的事。現在我做了君王,德行不足以領導人民,導致他們以自己的思惟行事,結果誤蹈法網。雖然是人民犯了錯,但責任在於我未能教導他們,使其免於犯罪。我慚愧自己的德行趕不上堯舜,不能與百姓同心同德,才使他們獲罪。我為此深深內疚,因此忍不住掉淚啊!」
事後,大禹還命侍從記錄:「百姓有罪,在予一人。」古代君王會對天下頒布反省自身過失的「罪己詔」,將天災人禍歸咎於己身無德,以示自訟,大禹應可算是第一位罪己的君王吧!
值得一提的是,連至聖先師孔子都對大禹讚譽有加,說:「禹,吾無間然矣!菲飲食而致孝乎鬼神;惡衣服而致美乎黻冕;卑宮室而盡力乎溝恤。禹,吾無間然矣!」
意思是:大禹貴為君王,卻飲食簡單、衣著樸素,住屋以茅草覆蓋屋頂,台階為泥土所砌;但對神明祖宗的祭祀卻十分敬畏盡心,務求禮服、禮帽等典章制度規定完善,並全心關注農田水利的興修灌溉。這樣無私的偉大君王,也難怪孔子會說大禹是無可挑剔的。
傳說,大禹崩逝於巡行東南會見諸侯時,其陵墓就位在今天的浙江省紹興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