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家扶員,高大鈞覺得修養內涵可以帶動服務品質。圖/高愛倫
文/高愛倫
爸爸曾是藍格牛仔褲高階主管,他則到英國專攻服裝設計,而今,正值壯年的他,從台灣打外銷成衣樣版的服裝公司,轉業健身教練助理,再考證成為專職家扶員,這樣的高大鈞實在很跳tone 。
早知道繞一圈的結果是要做家扶員,那還需要到英國去求學嗎?「在學習服裝設計的美學過程裡,我們不被強迫但被要求至少要懂得兩、三種樂器,於是我選了打鼓與鋼琴,透過音樂薰陶建立穩定情緒。」
「兩年前跟老師學習正確運動方式後,體重下降十公斤,除了恢復體態曲線,還領悟肌肉骨骼和身心健康的關係。女性健美,貴在柔美;男性健體,貴在肌耐。都是創造愉悅心情的重要方法。」
有了涵養學習與體能練習兩大區塊的體驗,高大鈞說:「我做家扶員只是累積基層經驗,未來的目標,是努力把音樂與體育融入家庭健康觀念裡,讓每一個受居家照顧的人,不再是單純接受長照而已,希望能開發他們願意配合學習的動力,讓消極的『減緩症狀』『延緩惡化』提升到積極的『明顯康復』『體智俱增』,深化復健的最大意義。」
「我不是為了做好家扶員才學音樂與運動,而是知道音樂和運動,能對受照顧者產生內在力量。」高大鈞和教練老師的對話、互動、觀念,一再不謀而合,所以培養很多種子學員,望向遠處,長照人手需要量孔急,他們相信未來的團隊有能力接受更多派遣工作,而這些素質也會帶給受照顧者最好的服務。
至於進入家扶團隊的初衷,高大鈞承認:「開始,是因為媽媽記憶衰退,我們子女都知道有責任及早學習照顧知識,也相信自己照顧父母一定比委託他人可靠,可是經驗飽滿狀況下,我感受得到,多數的家扶員對個案對象都很盡心盡力。」
當高大鈞把自己的修養混進照顧他人的工作之後,發現復建療癒的效果變得更好,受照顧者對自己可能產生的改善幅度增加了信心,也出現比較自信的活力。政府花這麼多長照費用,每個家庭也都背負重擔,高大鈞說:「受照顧者,不要只放眼在『不再壞下去』,而是要努力於『可以好起來』。」
家扶員不是護理師,不是復健師,他們的勞動方式以陪伴為主,鐘點時間較短,專業配套項目通常來自家扶員的個人用心程度。
在正式步入超高齡社會以前,國家與個人,都已陷入照顧者需求捉襟見肘窘狀,高大鈞認為長照是大贏家生意,也是大良心事業,他和健身老師現在推廣的觀念,是把長照供求普及成民間互助,擴大內需與外需。如果有機會開一個連鎖健康照護所,的確是對高齡社會的重大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