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界導師】敦煌壁畫佛典譬喻 文/本報綜合報導 |2025.02.09 語音朗讀 1283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佛陀洗衣池與晒衣石聖跡壁畫位於北壁。圖為莫高窟第323窟「佛教史跡畫」。圖/微信旃檀精舍有一種禮佛的方式極為特殊,就是在敦煌壁畫中的這一幅。圖為榆林窟第39窟「儒童布髮」。圖/微信旃檀精舍悉達多太子成佛之前,牧羊女奉上新鮮的乳糜前來供養。圖為莫高窟第61窟「牧女獻糜 」。圖/微信旃檀精舍從最初的五比丘授記到弟子無數,佛陀為芸芸眾生授業。圖為莫高窟第61窟「度化五比丘」。圖/微信旃檀精舍《法華經》中記載了一段「窮子喻」的故事。圖為莫高窟第98窟「窮子喻」。圖/微信旃檀精舍能遇見佛陀,連山中的獼猴都採拾樹上的蜂蜜,前來供養佛。圖為莫高窟第76窟「獼猴獻蜜」。圖/微信旃檀精舍佛陀善以譬喻說故事,讓聽聞者方便契入法義。圖為莫高窟第57窟「佛陀說法圖」。圖/微信旃檀精舍 文/本報綜合報導 佛陀善以譬喻說故事,讓聽聞者方便契入法義。「譬喻」梵語avadāna,是佛陀說法時經常使用的方式。佛陀以具體的事物比喻抽象的教理,譬喻方式有助於聞法者產生聯想,對所聽的內容深刻記憶。而一些敘事性強的佛典譬喻,就成了佛教弘法的利器。隨著譬喻佛典傳譯到中土,以及寺院講經日漸普及,佛典故事對中國文學與藝術產生極大的影響,提供了更多精采的題材與想像的空間。有些故事取材於佛經,但也貼近市井小民的生活,描寫社會現況真實的一面,高深的佛法義理也因此更深入人心。法華經窮子喻《法華經》中記載了一段「窮子喻」的故事。有一位大富長者的獨生兒子從小失散,長者一心要找到親生兒子,但兒子已經淪為流浪漢,還是個窮子。長者為了挽回兒子,不惜換上破舊的衣服,與窮子一起掏糞。在循循善誘、不斷地教導之下,窮子增長了知識、學會了技能,也培養了志氣,最終父子相認。譬喻故事裡的長者即是佛陀,而窮子代表的就是眾生。 釋迦牟尼佛的一生,都在說法佈道,度化眾生,善盡「傳道、授業、解惑」的職責,佛陀是弟子們生命中最重要的導師。敦煌石窟壁畫中大量的說法圖,即是佛陀「傳道」的場景。從最初的五比丘授記到弟子無數,佛陀為芸芸眾生「授業」。在人生不同階段,老師為學生解除迷惘、擺脫困境、指引方向。釋迦牟尼佛在菩提樹下降魔成道,不僅是淨化自心,為自己解惑,亦為世間苦難眾生解惑。供養佛陀功德《大悲經‧舍利品第七》云:「諸福田中佛為最、佛為王。何以故?施佛田者,非謂世間果報所能盡也;以是因緣,於佛福田為最第一。」佛陀作為人天三界導師,自然也最受信眾敬重,壁畫中有許多供養佛陀各種美食的場景。佛陀曾經六年苦行,在身體虛弱無力時,因一名牧羊女以乳糜供養,得以恢復氣力,最終在菩提樹下,夜睹明星而悟道。能夠遇見佛陀,是千載難逢的好因緣,連山中的獼猴都採拾樹上的蜂蜜,前來供養佛。虔誠禮敬佛陀佛陀作為人生導師,諸弟子在其面前自然表現恭敬。在莫高窟第45窟最經典的佛陀及弟子塑像中,佛陀端坐中央,眾弟子菩薩圍繞在佛陀周圍,十分虔誠。其中迦葉尊者儘管是年長的上首弟子,仍顯得畢恭畢敬,神態肅然,站姿謹慎,不像其他弟子那樣放鬆。有一種禮佛的方式更為特殊,就是在敦煌壁畫中的這一幅。釋迦牟尼佛前世為儒童菩薩時,遇見過去古佛燃燈佛,他十分欣喜,當看到佛走過來的路上有一小水坑時,他即刻跪倒在路邊,將頭髮散布於水坑中,讓佛踩過。佛是黑夜明燈釋迦牟尼佛為眾生傳道說法四十九年,度化無量無邊能度之人。眾生尊其為師,恭敬頂禮。佛陀能令眾生明了諸法的實義,證得清淨之實相,從而離生死海、歸涅槃城,解脫一切痛苦煩惱。佛陀的慈悲,已然為後世眾生探明真理與方向,如同於黑夜中燃起燈盞,帶來光明。佛陀八十歲臨將涅槃前,與眾弟子進行了最後的徒步旅行。途中,佛陀叮嚀弟子:「汝等比丘,於我滅後,當尊重珍敬波羅提木叉,如暗遇明,貧人得寶。當知此是汝等大師,若我住世,無異此也。汝等比丘,常當一心勤求出道……我欲滅度,是我最後之所教誨。」敦煌323窟晒衣石莫高窟第323窟據學者推論建於初唐,分前後兩室,前室為平頂,南北壁上各鑿一盝型頂的小窟,南側為324窟,北側為325窟。前室及甬道的表層壁畫均為西夏時重繪;後室平面方形,覆斗形頂,西壁開一龕。窟頂藻井畫團花井心,四坡各畫千佛22列。南北兩壁畫佛教史跡畫,東壁窟門南北兩側畫戒律畫。出自經典 建塔紀念佛陀洗衣池與晒衣石聖跡位於北壁,《法顯記》、《洛陽伽藍記》與《大唐西域記》都有佛陀晒衣的記載。經典記載,龍王不喜歡佛陀傳揚佛教,於是大興風雨,使佛的袈裟裡外盡溼。佛陀以法力停止大雨,在石上清洗並晒乾袈裟,於是石上留下袈裟的衣紋。雖然時間久遠,但衣紋痕跡仍新,於是後人在佛陀坐處及晒衣處修建佛塔紀念。此壁畫表現六個場景:釋迦牟尼佛右手提袈裟立於水邊;有天女從天空飄飄而降,準備替佛陀清洗袈裟;方石旁有個不信佛教的外道婆羅門,赤裸上身,光著腳,跳踩並弄汙方石;石上有烏雲,雲中雷神正鳴雷;方石的右下角再畫婆羅門被雷電擊斃;方石的另一側有兩位天女正在洗石。 前一篇文章 【淨妙色相】佛教經典觀音造像 下一篇文章 【兜率天宮】彌勒菩薩信仰與造像 熱門新聞 01【視覺DJ】湧泉洗衣池2025.04.2702巾幗不讓鬚眉——辜嚴倬雲燦爛的一生2025.04.2503林育嫻 讓森林療癒變成生活方式 2025.04.2604【詩】海天合抱的課題2025.04.2905吃蔬果補膳食纖維 助腸道代謝防發炎2025.04.2506【城市浮光】新山也有春天2025.04.2507蝙蝠倒掛睡覺有祕密2025.04.2508全台桐花盛宴 追逐五月雪2025.04.2809【紀實攝影】花開花落 把握善美因緣2025.04.2710【第十七屆 台積電 青年書法暨篆刻大賞】篆隸楷組參獎2025.04.25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七寶之首】佛像貼金 功德殊勝【福慧具足】佛教財神 廣施聖財【藝術弘法】花見華蓋 菩薩微笑 作者其他文章正向自我對話 內心更強大創意蔬食料理 好吃又營養融入大自然 礦石能量療癒身心【福慧具足】佛教財神 廣施聖財常保幽默 健康又長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