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光山口述歷史系列】提倡有溫度的人間佛教

慈惠法師口述 記錄/蔡孟樺 文稿/佛光山人間佛教研究院 |2025.01.26
683觀看次
字級
師父提倡的人間佛教,很肯定人性的光明面,還有著豐富的人情味,如此有溫度的佛法,讓人可以自然地親近,可以在裡面自由呼吸。
師父提倡的人間佛教,很肯定人性的光明面,還有著豐富的人情味,如此有溫度的佛法,讓人可以自然地親近,可以在裡面自由呼吸。
師父提倡的人間佛教,很肯定人性的光明面,還有著豐富的人情味,如此有溫度的佛法,讓人可以自然地親近,可以在裡面自由呼吸。

慈惠法師口述 記錄/蔡孟樺 文稿/佛光山人間佛教研究院

師父提倡的人間佛教,很肯定人性的光明面,還有著豐富的人情味,如此有溫度的佛法,讓人可以自然地親近,可以在裡面自由呼吸。



所謂「僧情不比俗情濃」,既然出家修行,又怎麼還戀戀於世間的俗情呢?但師父他本身就是體念世間人,對於學佛這件事,首先要求「有溫度」的生活,才比較覺得自然,就慈悲地適應現代人的根基,提倡現代人比較能接受的、人性化的人間佛教,也是佛陀時代就這樣一脈相承的弘化方式。

因此,我可以說,人間佛教就是一個重視人性、提升修養、豐富人生,進而能淨化大眾心靈的信仰。

我到日本讀書,因緣際會之下,轉而研究原始佛教、部派佛教。後來我很喜歡原始佛教的原因,是因為在原始佛教當中,看到佛陀與弟子之間的日常生活,除了每日的靜坐禪修,佛陀對應大眾的說法,以及每日出外托鉢的同時,也將佛法帶給大眾,都是十分契合於人性的修行方式。佛陀的每一句話、每一個舉動,充滿對人、對事的關懷,乃至對於用品也有很合理的安排,這些處處自然展現的人間性,讓我看到師父所提倡的人間佛教,是真正源自佛陀本懷的佛教。

而且我從佛陀的教法中,感受到佛陀對一切眾生的慈愛,我就想到在《六方禮經》中,善生童子正在禮拜「東、南、西、北、上、下」的六個方向,這是外相虛空的六方,意義不大。但佛陀不會說:「你這樣不對。」

佛陀對人很尊重,他說:「你這樣作禮拜,表現了你的恭敬虔誠,這樣很好。但我現在告訴你,你孝順禮拜父母,父母就是代表東方;你尊敬禮拜師長,師長就是代表南方;夫婦相親相愛,那就是禮拜西方;你若是愛護親朋好友、服務親朋好友,那就是禮拜北方;禮拜上方就是要尊敬沙門、修道者;禮拜下方就是要愛護童子僕役、貧困的人。你如此作禮拜,與人有實質上的關係,大家彼此心意相通,內心對人存著尊敬,這樣才會真正有功德啊!」

因此,善生童子很容易就接受了佛陀的教導,從禮拜外相上的六方,進展到禮拜心靈意義上的六方,這就幫助到他的人生境界,從此而能更上一層樓。

我看到的師父,也很有這樣的性格智慧。所以,我覺得大家要多找時間去研讀《阿含經》。事實上,《雜阿含經》裡面,也記載了很多佛陀與弟子的對話,許多佛陀引導弟子於日常生活與居家事物,達成各種合理安排的智慧。

舉例來說,師父提倡佛光人「來時歡迎,去時相送」,這句話足以說明師父是很重視人情味與人際關係。如果人與人之間的善意,也能成為世間善美心意相互交錯、漸次擴大的「互聯網」,地球村也會變得更美好。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