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間佛教VS人工智慧

文/張麗鳳 |2025.07.06
111觀看次
字級
圖/林祐豪、程建翰
圖/林祐豪、程建翰
圖/林祐豪、程建翰
圖/林祐豪、程建翰

文/張麗鳳

佛光山板橋講堂於六月

二十八日舉辦佛學講座,恭請佛光山資訊監院室監院慧讓法師主講「人間佛教與AI智慧」,引領聽眾在AI時代的浪潮中,省思佛法所帶來的安身立命之道。

慧讓法師提到,AI發展迅速,在機場通關,只需一眼即可辨別身分。然而,觀世音菩薩所證得的「耳根圓通」提醒我們,再高明的科技,也不能取代人類內心的覺知與慈悲。

講座中播放一段AI電話訂位的影片,慧讓法師提問:「哪個聲音是真人?哪個是機器人?」現場過半數觀眾都誤判。再看到一名男子因拔牙語音改變,導致AI無法辨識,竟無法開啟自家大門,突顯科技便利背後的風險與依賴。如今AI能作曲、寫文章、寫程式、清潔家務、陪伴聊天,甚至讓長者覺得比子女還了解自己,但它終究沒有溫度,無法取代真摯的情感。

慧讓法師進一步闡述,佛法中的「五力」——信力、精進力、念力、定力、慧力,不僅是修行的指引,也是面對AI時代的重要心法。慧讓法師談到,佛光山開山祖師星雲大師剛開始寫一筆字時,沒有寫得很順,但是大師不氣餒,憑藉精進力,才能有現在的成果。

二○一五年榮獲諾貝爾醫學獎的屠呦呦,一生只專注做研究這件事,發現青蒿素,讓瘧疾患者得到解方。名廚江振誠願意放下身段,到法國米其林餐廳從小弟做起,並從廚房中學會流利法語,他說看似單調的事,只要用心投入,也能從中找到趣味。

未來十年半數行業會被AI取代嗎?慧讓法師指出,面對AI,未來每個人都需具備三人份的能力,才不會被淘汰。人類應善用科技工具提升效率,更重要的是要保有人性中的溫度與慈悲,唯有如此,才能展現無可取代的價值。

大師說,佛法是歷久彌新、萬古不變的真理,可依「信、解、行、證」,次第實踐。慧讓法師分享,母親不懂英語卻巧遇同事同行,順利抵美。「有佛法就有辦法」,慧讓法師建議普中老師教學生念誦《心經》,啟發學生學習動力,最終全班榮獲全國科展佳作。護生是運用專長服務社會,累積的不只是金錢存摺,更是福德的隱形存摺。這些實例印證佛法的智慧與力量。AI再快,智慧仍須一步一腳印的累積。

工程師高啟曦與廖一庭

分享,法師談到佛法的「五力」結合生活的實例,深受感動。他們認為佛教可結合AI弘法利生,但是AI再強大,的確無法取代人性的溫度。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