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光山口述歷史系列】 社會教育 文心化世結善緣

慈惠法師口述 記錄/蔡孟樺 文稿/佛光山人間佛教研究院 |2024.12.15
743觀看次
字級
文稿/佛光山人間佛教研究院
文稿/佛光山人間佛教研究院
文稿/佛光山人間佛教研究院
文稿/佛光山人間佛教研究院

慈惠法師口述 記錄/蔡孟樺 文稿/佛光山人間佛教研究院

我自覺有一個好處,師父叫我做什麼,我都會很認真去面對。師父叫我去讀幼教,我就去讀了幼教,而且很認真的讀了第一名畢業。

一九五七年九月四日,宜蘭慈愛幼稚園舉行開學典禮,經董事會聘請我擔任園主任,此外,還有慈容、慈崧、慈曼等幾位老師。當時基督教、天主教在宜蘭辦幼稚園比我們早,教堂裡都有附設的幼稚園,我們算是後起的幼教。但因為辦學績效良好,竟然在短短幾年之間,就招收到五百多位小朋友,這在當時的蘭陽地區,實屬不易。應該可以算是一個奇蹟!

一九六六年,普門幼稚園及普門托兒所成立於高雄壽山寺,由我擔任第一任園長及所長。當時的普門幼稚園,從現在壽山寺大門走出來,首先要經過五福路,再經過大統、大立,直到抵達幼稚園,每天都這般往返。到了幼稚園,我先要察看娃娃車有沒有準時開出去?開娃娃車的司機,有時候時間沒抓緊,沒接到小朋友,家長就會抗議,我就得要協調糾紛。娃娃車開回來之後,便開始早會,我這時候要負責彈風琴,同時要帶著小朋友唱歌、跳舞。

佛光山開山之後,早期興田村的居民,對我們並不信任,師父一直努力想要改善寺院與鄰里居民的關係,每一年的除夕舉辦敦親睦鄰活動,特地邀請他們到山上來圍爐吃飯。來參與的人,不管是大人、小孩,甚至懷裡抱的小嬰兒,每個人都送一個紅包,每家還送一件棉被。當時的圍爐還舉辦摸彩活動,摸彩的最大獎是電視機,那時彩色電視機還不普遍,所以大家很踴躍參加。儘管師父如此用心對待,但所收到的效果卻還是很有限。

後來師父就想到,要從下一代扎根,所以致力於小朋友的教育。因此,當時學院延續宜蘭辦的兒童星期學校,為山下興田村村民在周末的時候照顧孩子。



普門中學開辦

擔任首任校長



一九七七年七月,師父接辦高雄縣岡山鎮的「正氣中學」,校舍遷到佛光山上,經台灣省政府教育廳核准立案,更名為「高雄縣私立普門高級中學」。我擔任首任校長,負責初中部第一屆招生。開學到了,師父要我站在門口,躬身迎接老師、教職員等人眾。

師父對我們最嚴格的教育,就是要「待人好」,他很注重人際間的相互尊重與彼此照應。記得我在慈愛幼稚園擔任園長的時候,來了一位新老師,我們就盡力招呼。然而總有不周到處,師父一發現,就會提醒我們:「你們怎不好好招呼人家?」一句話就足以讓我們慚愧不已。

普門中學當時最有名氣的是觀光科和幼保科,而幼保科是之前正氣中學就設有的科別。既有「幼保科」,當然就要有一個實習幼稚園。由佛光山接辦後,幼稚園名稱便沿用高雄壽山寺曾經使用的「普門幼稚園」,這也算是延續高雄那間「普門幼稚園」的前緣了。

普門中學興辦以後,只要是興田村的孩子,願意來就讀者,全部免繳學雜費。師父的慈愛是全方位的,每一個部分他都很關心。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