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線片】山的啟示:平衡愛與管教《征服山的少年》

文/楊豫馨 |2025.01.18
623觀看次
字級
圖/天馬行空提供
圖/天馬行空提供
圖/天馬行空提供
圖/天馬行空提供
圖/天馬行空提供
圖/天馬行空提供

文/楊豫馨

一樁發生於86年前的山難事件,無裝備少年唐芬德勒歷經9天竟奇蹟脫險,親撰的《迷失在緬因州的高山》一書被指定為該州小學生課後讀物,如今故事被搬上了大螢幕。



電影《征服山的少年》由屹立美國暢銷書排行榜多年著作《迷失在緬因州的高山》改編拍攝而成,本片除了主人翁真實的歷險故事使人感奮外,所蘊含傳達之絕不放棄、家庭成長、親子互動及守望相助的普世原則,頗值得大眾玩味深思。

一九三九年暑假,十二歲的唐芬德勒(盧克大衛布魯姆飾)與手足高興迎接奔波外地工作的父親唐諾(保羅斯帕克斯飾)回家,期待著他原本答應要安排的釣魚活動。唐諾管教嚴厲,個性溫和的母親露絲(凱特琳菲茨傑拉德飾)不時在父子之間擔當起溝通潤滑角色。

然而,唐諾因工作關係得要提早結束休假,他建議改往附近緬因州最高峰卡坦丁山健行,日後再去釣魚。正值叛逆期的唐一路悶悶不樂,爬到半山時,唐諾因天氣轉壞決定返回,唐卻堅持攻頂而自行脫隊,迷失在險峻山中了。唐的父母為了尋找兒子,開始努力求取所有資源,隨著搜索行動一天天失敗,他們仍懷抱著重聚的希望……

意氣用事吃盡苦頭

這起發生於八十六年前的山難事件,無裝備少年唐芬德勒歷經九天居然能夠奇蹟脫險,他因此成為緬因州傳奇人物,親撰的《迷失在緬因州的高山》也被指定為該州小學生課後讀物。本片承襲原作從主角觀點出發,以「家庭面」和「山區冒險」兩主軸演繹劇情,並且穿插了當年媒體影像與相關搜救人士、家庭成員等訪談片段,真實感更為逼近。

唐諾對子女其實外剛內柔,只因正值經濟大蕭條時期,他不得不暫將工作放在家庭前面。唐體會不到父親難處,決定不聽話用繼續爬山來顯示:自己已經不需要父親,是獨當一面的男子漢了!這份意氣用事隨後讓他吃盡苦頭,但也成為內在正向成長的一個契機。

滯留十萬英畝野地的九天,我們看到唐從一開始的驚慌情緒到逐漸平靜,他想起父親平日常叮嚀「當情況嚴峻時,一定得堅持下去」,在山區要往溪流方向找路;也回想童子軍教過的求生技巧,還大聲唱著聖歌來壯膽。唐芬德勒迷路當中腳底割傷嚴重腫脹、被蜂群攻擊水蛭吸附、尋找莓果充飢、用衣服自製捕魚工具、夜晚尋覓安全處躲避野獸,當疲累的他總共跋涉了八十英哩終於獲救時,體重足足減少七公斤,肋骨根根可見。

校園分享不凡經驗

在上個世紀尚無衛星或手機定位、也沒有無人機可做科技勘查的一九三○年代,山下的唐諾和露絲只能靠著大眾媒體的報導來徵求義工,每天從不同路徑分別搜山,全部動員了數千名搜救者仍無所獲,但露絲沒有一絲動搖,她相信這位「頑固」的兒子定能挺過危難。唐諾則後悔不迭:「我一直專注教導他要堅毅,卻忘記了如何做他的爸爸……。」

《征服山的少年》雖然因劇本情節可預測性高而稍減弱了讓觀眾緊張刺激的娛樂感,然而,這樁勇敢男孩山林求生故事所帶來鼓舞人心的效應強度,卻能跨越年代、地域而長存。為父為母的,或能由此啓發如何適當平衡愛與管教的分寸,在家庭內建立信任與信仰;校園老師與小學中高年級以上的學生,也可就直面恐懼、生存韌性等議題進行交流和討論。

山難後的隔年,唐芬德勒榮獲羅斯福總統親頒「美國英勇軍團勳章」來表彰他的勇敢。唐成長後選擇從軍,並且走遍緬因州校園向孩童分享這段不凡經驗,二○一六年以九十歲高壽告別人間。據說晚年時唐曾再度登上卡坦丁山,心得是:「難爬得要命!」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