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出谷司馬
台北一○一大樓的煙火送走了二○二四,也在一片「新年快樂」的祝賀聲中迎來了新的一年。由於我們習慣以西方的曆法來紀年,所以將一月一日當作歲首,已是一件稀鬆平常的事情。但是,對於華人來說,農曆新年的意義似乎比西曆的元旦來得更重要些。而對於住在中國大陸西南的少數民族來說,他們也有異於西曆與農曆的紀年方式,不同的族群各有其多元的曆法與新年。
雖然今日大部分的西南民族也是按照西曆來紀年,但是許多傳統節慶還是依據農曆或其他曆法,並且在特定的日子保留屬於該民族的節慶。例如,彝族會在農曆二月八日過大年;農曆三月三,苗族、壯族和土家則是藉由聚會、唱歌對心上人表露心意,布依族則是在這天祭山神;苗族會在農曆的四月八日祭祖;農曆六月則有許多族群會一同歡慶「火把節」。這些節慶大抵依據農曆安排,除了特殊的民族節日之外,與漢人所使用的農曆是沒有差別的。
此外,擁有自己曆法的西南族群也不少,像是回族、藏族與傣族,各自使用「回曆」、「藏曆」、與「傣曆」。
回曆也稱為「伊斯蘭曆」,是回族所使用的曆法。因為信仰伊斯蘭教的緣故,回族人會使用普世通用的伊斯蘭曆。伊斯蘭曆是一種以月球運行為依據的陰曆,也是當代各民族所用曆法中唯一的「純陰曆」(我們一般所說的農曆其實是「陰陽合曆」,以月亮計算一個月的長度,但同時也保留了地球繞行太陽為一年及二十四節氣的曆法)。
伊斯蘭曆以公元六二二年七月十六日為紀年元年一月一日,並且完全仰賴月亮的盈虧來計算一個月。這也就是為什麼之前專欄介紹的回族「齋戒月」,是以齋戒新月的出現起算。至於為什麼是公元六二二年?那是因為創立伊斯蘭的先知穆罕默德,在這一年從麥加遷徙到麥地那。但也因為純陰曆每年會比陽曆少十天左右,以致每一年的回曆新年都不一樣,像是二○二五年的回曆新年就會落在陽曆三月。
藏曆是藏人的曆法,是一種以「陰陽」、「五行」以及十二生肖,相互搭配成六十年一循環的陰陽合曆紀年方式。舉個例子來說,二○二五年是從農曆的「甲辰龍年」過到「乙巳蛇年」,但是藏曆是從「陽木龍年」過到「陰木蛇年」,其中生肖是陰陽交替,而五行則是兩年換一次。簡單說,「陰木蛇」過後就是「陽火馬」,再來就是「陰火羊」。藏曆一年也是十二個月,同樣分為大月三十天、小月二十九天,但由於有閏月的設計,所以藏曆新年不像回曆會一直往前飄移,大多落在陽曆二月。
另一個與農曆或上述曆法差異較大的是傣曆。傣曆一年雖然也是十二個月,但是由於受到上座部佛教(又稱「南傳佛教」或「小乘佛教」)的影響,傣曆的新年是六月,大約落在陽曆的四月;從黃道十二宮的星象來看,就是太陽進入白羊宮的時節。而有名的「潑水節」也是在這個時候舉辦,象徵著以水淨化、清除厄運與罪惡的意思。
新年,象徵新的開始。儘管因著不同的文化、歷史與宗教背景,許多民族都有不同的「歲首」,但是從歲首到年終,人們期望送舊迎新的想望都是一樣的。在大家熱情倒數跨年的同時,也讓我們看看不同民族的紀年方式,一起說聲「新年快樂」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