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為是因,業報是果,就像風吹過湖面,使湖水泛起漣漪一樣,什麼樣的行為產生什麼樣的業力。
圖/人間社記者莊美昭
文/星雲大師
你供養他人一朵花,雖然只是一件微小的事,但是這一朵小小的花不但使人心生歡喜,澄淨他人的身、口、意三業,它的香味與清淨更被你散布十方,讓大家都能同霑法喜,這個功德就不止於一朵小花了,你的機遇都會隨著這個功德而擴展開來。
打人一個耳光,給他一拳,本來不是殺人重罪,但是如果以打人為樂,後果就嚴重了。又如家裡宴客,要你宰雞殺魚,你心懷悲憫,覺得眾生性命微脆,幾乎不忍下手屠宰,這時,假若有個客人不但嘲笑你,還抓著你的手強迫你屠殺,挑起你的殺心,壞了你的慈悲,這個陷人於不仁不義的罪過就太大了,所謂「為善不見其益,如草裡冬瓜,自應暗長;為惡不見其損,如庭前春雪,當必潛消」,就是說善業暗長,惡業潛報的意思。
有位證得天眼通的人,看到一個惡鬼,凶狠的鞭撻路邊的死屍,一邊打一邊咒罵。這個有天眼通的人覺得奇怪,就上前問道:「喂,人都死了,你還鞭打他做什麼?」那個惡鬼氣憤的回答:「他就是我呀,生時造作了罪業,害我死後淪落地獄受苦,我不打他打誰?」
這個天眼通的人又看到另一個地方,也有一個死屍橫躺路邊,一位天人正在為死人散花,狀極虔敬,天眼通的人走上前問:「人都死了,為什麼把花灑在他的屍體上?」那位天人一面散花一面說:「這個屍體是我的肉身,因為生前多種福田,多布施功德,種下我今天上升忉利天享福的果報,我實在是很感謝他,所以才來散花致敬啊!」
這種善惡隨身至死不滅的情形,就是行為成業的一個借鏡。
行為是因 業報是果
佛陀住世時,勝鬘夫人曾向佛陀提出幾個問題,請求佛陀慈悲開示,勝鬘夫人問:「佛陀,為什麼美女無錢?」
佛陀答道:「外表美麗,內心卻貪婪醜惡,錢如花果,不長在惡地。」
勝鬘夫人又問:「為什麼有錢的人醜陋?」
佛陀回答:「醜陋者心地高貴,能忍辱精進,財富的路自然由他馳騁。」
勝鬘夫人再問:「為什麼有醜陋無錢的人?」
佛陀答:「若人驕慢懶惰一如其面,錢從何來?」
「為什麼有人美麗而有錢?」
佛陀微笑說:「菩提樹的種子若撒在沃土與桃源裡,自然開出一樹的綠蔭,果報因緣正同此理。」
這些問題用古德的〈十來偈〉說明,就更容易了解:
端正者忍辱中來,貧窮者慳貪中來,
高位者禮拜中來,下賤者驕慢中來,
瘖啞者誹謗中來,盲聾者不信中來,
長壽者慈悲中來,短命者殺生中來,
諸根不具者破戒中來,
六根具足者持戒中來。
行為是因,業報是果,就像風吹過湖面,使湖水泛起漣漪一樣,什麼樣的行為產生什麼樣的業力。當業力如輕煙升起,散入空中,必然改變原有的環境結構,潛伏成為下一次大氣變化的因素,就像燒廢電纜會產生巨毒戴奧辛一樣;看不見,並不等於它不存在。
二、行為善惡的種類
業有善業有惡業,有不定業有無記業(不是善,不是惡),有從身、口、意所造的三業(身所作的殺、盜、淫,口所作的妄語、惡口、兩舌、綺語,心所起的貪、瞋、邪見),有從無始以來無明所染的三業(欲求無饜的貪業,迷亂怒忿的瞋業,妄想顛倒的痴業)。
有的業稱作白業,也就是十善業,無愧於本心自性,無愧於屋漏,青天不昧,暗室不欺,當然是好的行為;有的業是黑業,也就是十惡業,指種種陰險偽詐,不好的行為。
有引業和滿業,引業就是總報業,是三世累劫以來的強大業力,在生死輪迴中起伏,牽引我們在五趣六道中輪迴。滿業就是別報業,我們生而為人,可是經歷與遭遇各各不同,所謂富貴貧賤、窮途融通、賢與不肖均有歧異,甚至於瘖啞盲聾、風流嬌媚,亦隨人而異,三途眾生,無一能免。
有定業和不定業,我們的身體如果被針刺刀割,會皮破血流;被拳打腳踢,會淤血青腫;至於內臟暗損、心理失調的,表面上若無其事,可是病菌暗中滋長,侵蝕感染,不知哪一天會忽然發作,逃不掉致命的惡果,這種情況就是定業和不定業。
所謂定業,是造了業,報時俱定,不但決定了怎麼報,連報應來臨的時間也已經定了,山移水轉都無法改變,俗話說「閻王叫人三更死,不敢留人到五更」,這叫做定業。所謂不定業,是造了業有報應,可是報時俱不定,因為時候和因緣未到,不管你做了多少善事惡事,報應來臨的方式和時間還不一定,暫時顯不出來,所謂「積善以遺子孫,其福必昌;積惡以貽家人,其禍必危」,這叫做不定業。
至於共業和不共業,就是際遇感受相同與不相同的業,像發生空難,飛機上的乘客來自不同國家、不同城市、不同身分,卻一起罹難,是共業。而有的乘客,本來是要搭乘這一班次的,但因有事,就提前或延後改搭其他班次的飛機,免於一死,這就是不共業。
共業有「共中共」的業和「共中不共」的業,比方說:山河日月、風霜雨露,我們人人同霑共沐,有一樣的感受,是共中共的業;田地房舍、金銀珠寶,我們人人多寡不同,有大小的歧異,你擁有的多,我擁有的少,都不相同。好像一車的人遇車禍,有的人大難不死,有的人血肉模糊,這是共中不共的業。
不共業也分為兩種:不共中的共業和不共中的不共業。比方說:我們有牙痛和胃病,牙齒與胃本來和身體的其他部位沒有什麼關係,可是牙痛胃痛造成頭痛,頭痛造成神經痛,痛苦的感覺瀰漫全身,成了連鎖反應。又比如你幸福不幸福、快樂不快樂,本來與我沒有關係,可是由於彼此有血緣關係,不免憂戚與共、禍福同享,你哭泣我就悲傷,你興奮我也高興,彼此有共業的關係,就是不共中的共業。
至於不共中的不共業,好像在馬路上來往的行人,彼此陌生,不認識對方,他的歡喜與你無關,他的痛苦你不關心,即使看到路上花車遊行或喪家出殯,看到別人一團喜氣或哀傷,卻很難感同身受,缺乏共鳴,這就是不共中的不共業。(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