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寰宇采風】嘉德水道橋 展現實力與美學 文/林堯 |2025.01.02 語音朗讀 394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近看中層拱門,更顯現其氣勢磅礡。圖/林堯橋壁可見建造當時使用的木製腳手架痕跡。圖/林堯 嘉德水道橋是全世界僅存、保存最完好的三層水道橋。圖/林堯 文/林堯參觀嘉德水道橋(Pont du Gard,根據法文發音,亦稱「嘉爾水道橋」)後,不由得讓人對這件古羅馬工程傑作感到佩服。這座建於西元一世紀、極可能是在克勞狄烏斯(Claudius)皇帝統治時期的水道橋,已有近兩千年的歷史。具體年分目前雖無定論,可以確定的是,這項耗費大量人力和物力的工程,乃是羅馬帝國工程技術最高成就之一。根據史載,為滿足南法城市尼姆(Nîmes)的用水需求,羅馬帝國就從直線距離約二十公里的烏澤斯(Uzès),開始建造一條蜿蜒五十公里的引水渠道。而其中最具挑戰的一段,就是橫跨嘉爾登河(Gardon)的嘉德水道橋,不僅克服了河流阻隔的地形障礙,還大大縮短了渠道距離,完美展現出古羅馬的技術實力和建築美學。除滿足供水外,工程設計還得確保橋梁結構穩定。因此,高四十八‧八公尺、長兩百七十五公尺的水道橋橋體,雖是由最重六噸的巨石組成,卻完全不使用石灰泥等黏合物,而是將石塊精準切割,以榫卯結構相扣而成,或完全依靠石塊之間的重力相互嵌合。三層的水道橋共有五十二個拱門,上層三十五個,為深一‧八公尺、寬一‧二公尺的輸水渠道;中層十一個,為方便人們通行的通道;下層六個,為支撐整個橋體並能通洪的橋墩。拱門數量和分布方式都經過精心設計,使橋體結構能夠達到平衡、節省建材,同時承載水道重量,其中奧祕也為後世橋梁設計提供不少啟發。值得一提的是,整條水道坡度的設計極其精確,每公里平均只降低三十公分左右,水道橋這段,更是維持一百公尺平均不到一公分的坡度。這種精準設計使水流穩定,不會過快,幾乎不需要水泵等現代設備,也是古羅馬水利技術的重要象徵。到了中世紀,嘉德水道橋的運水功能逐漸喪失,但因結構堅固,未曾因地震或戰爭倒塌。一九五八年,千年一遇的洪水曾淹到渠橋的第二層,造成三十五人死亡,但橋卻安然無恙,令人不得不驚嘆古羅馬建築師的鬼斧神工。為了保護這座珍貴的歷史遺產,法國政府投入大量人力、物力,進行維護和修復;十八世紀時,法國國王路易十五下令進行修復工程,更為嘉德水道橋的保存奠定了基礎。一八四○年,法國將該橋列為「歷史建築」;一九八五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將其列為「世界文化遺產」。迄今仍屹立不搖的嘉德水道橋,不僅是古人工程智慧的結晶,讓我們見證了人類文明的演進,同時更加了解遺產保護的重大意義。 前一篇文章 【長期徵文】 下一篇文章 【國學探究】性相近也,習相遠也? 熱門新聞 01【視覺DJ】湧泉洗衣池2025.04.2702巾幗不讓鬚眉——辜嚴倬雲燦爛的一生2025.04.2503林育嫻 讓森林療癒變成生活方式 2025.04.2604【詩】海天合抱的課題2025.04.2905吃蔬果補膳食纖維 助腸道代謝防發炎2025.04.2506【城市浮光】新山也有春天2025.04.2507蝙蝠倒掛睡覺有祕密2025.04.2508全台桐花盛宴 追逐五月雪2025.04.2809【紀實攝影】花開花落 把握善美因緣2025.04.2710【第十七屆 台積電 青年書法暨篆刻大賞】篆隸楷組參獎2025.04.25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島嶼拼圖】千年古村落 ──金門陽翟老街【撫今追昔】千僧齋與千僧鍋【藏在剪紙中的故事】玉山積雪──向陳澄波大師致敬【書藝心語】荒漠甘泉【遊藝筆記】又見春光到楝花【文化遺產】恬靜的安東河回村 作者其他文章【東瀛遍路】金碧輝煌金閣寺【東瀛遍路】京都賞楓名勝 ──東福寺【文化印象】法國的象徵──艾菲爾鐵塔【古堡麗影】香濃頌堡:橫跨河上的夫人城堡【古堡麗影】羅亞爾河上的明珠:香波堡傳奇【文化印象】英倫地標:紅色電話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