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寰宇采風】嘉德水道橋 展現實力與美學

文/林堯 |2025.01.02
394觀看次
字級
近看中層拱門,更顯現其氣勢磅礡。圖/林堯
橋壁可見建造當時使用的木製腳手架痕跡。圖/林堯
嘉德水道橋是全世界僅存、保存最完好的三層水道橋。圖/林堯

文/林堯

參觀嘉德水道橋(Pont du Gard,根據法文發音,亦稱「嘉爾水道橋」)後,不由得讓人對這件古羅馬工程傑作感到佩服。

這座建於西元一世紀、極可能是在克勞狄烏斯(Claudius)皇帝統治時期的水道橋,已有近兩千年的歷史。具體年分目前雖無定論,可以確定的是,這項耗費大量人力和物力的工程,乃是羅馬帝國工程技術最高成就之一。

根據史載,為滿足南法城市尼姆(Nîmes)的用水需求,羅馬帝國就從直線距離約二十公里的烏澤斯(Uzès),開始建造一條蜿蜒五十公里的引水渠道。而其中最具挑戰的一段,就是橫跨嘉爾登河(Gardon)的嘉德水道橋,不僅克服了河流阻隔的地形障礙,還大大縮短了渠道距離,完美展現出古羅馬的技術實力和建築美學。

除滿足供水外,工程設計還得確保橋梁結構穩定。因此,高四十八‧八公尺、長兩百七十五公尺的水道橋橋體,雖是由最重六噸的巨石組成,卻完全不使用石灰泥等黏合物,而是將石塊精準切割,以榫卯結構相扣而成,或完全依靠石塊之間的重力相互嵌合。

三層的水道橋共有五十二個拱門,上層三十五個,為深一‧八公尺、寬一‧二公尺的輸水渠道;中層十一個,為方便人們通行的通道;下層六個,為支撐整個橋體並能通洪的橋墩。拱門數量和分布方式都經過精心設計,使橋體結構能夠達到平衡、節省建材,同時承載水道重量,其中奧祕也為後世橋梁設計提供不少啟發。

值得一提的是,整條水道坡度的設計極其精確,每公里平均只降低三十公分左右,水道橋這段,更是維持一百公尺平均不到一公分的坡度。這種精準設計使水流穩定,不會過快,幾乎不需要水泵等現代設備,也是古羅馬水利技術的重要象徵。

到了中世紀,嘉德水道橋的運水功能逐漸喪失,但因結構堅固,未曾因地震或戰爭倒塌。一九五八年,千年一遇的洪水曾淹到渠橋的第二層,造成三十五人死亡,但橋卻安然無恙,令人不得不驚嘆古羅馬建築師的鬼斧神工。

為了保護這座珍貴的歷史遺產,法國政府投入大量人力、物力,進行維護和修復;十八世紀時,法國國王路易十五下令進行修復工程,更為嘉德水道橋的保存奠定了基礎。一八四○年,法國將該橋列為「歷史建築」;一九八五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將其列為「世界文化遺產」。

迄今仍屹立不搖的嘉德水道橋,不僅是古人工程智慧的結晶,讓我們見證了人類文明的演進,同時更加了解遺產保護的重大意義。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